世良情感网

低价珠宝假得离谱,为啥还有人上当?

新闻背景:

“领一个,存给子孙后代享福。”某电商平台上,宣称“足金工艺品”“天然翡翠”的商品,以低至1元、0.99元的“白菜价”和“全五星好评返现”“先用后付”等诱惑吸引消费者。

一眼假,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上当

真发货,还包邮,是这类骗局的一大特点。既然几块钱、几毛钱就能“领一个”玩玩,一些买家也就抱着试试的心态下单——万一是真的呢?万一天上掉馅饼呢?然而,买家没有卖家精,卖家怎么可能赔上巨本赚吆喝?将“和田玉”写成“和田钰”、把塑料包装成纯金制品的做法,摆明了是逗你玩。而设置“好评奖励”的诱饵,意在引导消费者与之“合谋”,欺骗下一个消费者。

多位消费者留言称下单后收到类似诈骗电话,个人信息疑似泄露,这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明证。这类商家赌的是人性,他们笃定很多消费者被骗都不会为块把钱的事儿费神费力地维权。

曝光一条灰色产业链

此类骗局并非孤立存在。从早年“9.9元包邮”的劣质商品,到如今“1元足金”的虚假宣传,低价陷阱不断升级,反映出部分电商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的松懈。某平台卖家曾直言,一个有3000+销量、98%好评的“珠宝店”可卖2000元,接手后只要更换商品类目,之前的投诉记录即可被“清空”。可见违规成本之低、牟利空间之大。

这类商户所涉及的商品造假、鉴定证书造假问题,曝光出一条灰色产业链。这些所谓的贵重商品究竟是合法的小玩具,还是故意为之的假货?又何以能冠冕堂皇地上架?鉴定证书造假链条延伸至何处,谁在为其背书,也值得追问。

对这种骗局绝不能等闲视之

镀金伪装足金、玻璃假冒翡翠的骗局,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扰乱市场秩序。平台需严格审核商家资质,加强动态监管,对违规行为重拳出击,让“白菜价珠宝”骗局无处藏身。消费者也要警惕披着“福利”外衣的低价诱惑,看好自己的钱包。

市场交易应建立在公平、诚信的基础之上,再小的生意都不可以失信为前提。说到底,针对此类骗局,需建立起源头治理的意识。当购买冲动被遏制、制造链条被击碎、商家换个马甲再现“戏台”的意图也无处实现,骗局自然就因缺乏支撑玩不转。

(以上综合光明网、深圳特区报、红网)

V视角:

@点秋香:这价格连块像样的石头都买不到吧?

@浅处有风:超低价“奢侈品”,听听就好,当真你就输了。

@萍踪侠影:真有人信这种“天上掉下来的福气”,最后只能是花钱买教训。

@烤地瓜:这种店就靠低价引流,赚一波快钱就跑路,维权时根本找不到人。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足金”掉漆、“翡翠”染色,这些低价珠宝假得离谱,不仅坑人钱财,长期佩戴更有损身体健康。消费者需要擦亮双眼,别被低价诱惑了,要知道天上掉的不是馅饼,很可能是陷阱。除此之外,很明显,从虚假宣传、玩弄文字游戏到链接失效、店铺“变脸”,低价珠宝销售已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灰色产业链,能不能顺藤摸瓜,将其一网打尽?这有赖于各方协同发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