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袁崇焕应该是崇祯手下最能打的了。袁崇焕其他的罪名都不好说,唯独一条:擅杀毛文龙没

袁崇焕应该是崇祯手下最能打的了。袁崇焕其他的罪名都不好说,唯独一条:擅杀毛文龙没法洗。毛文龙级别比他还高,他说杀就杀,这也是王朝末期的奇葩场景。 袁崇焕出生在广东东莞一个有钱的木材商人家庭,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四处游学,接触西方火器知识。1619年中进士,当了福建邵武知县,处理地方事还行。明军在萨尔浒和广宁接连败给后金,他单枪匹马出关考察,建议加强防御,一下子被朝廷看中,升了兵备佥事。跟孙承宗一起修宁远城,招兵买马,训练部队。1626年,努尔哈赤带大军来攻,他用红夷大炮猛轰,努尔哈赤受伤退兵,这仗打得漂亮,他升辽东巡抚。次年又守宁锦,大败后金军。之后他辞职回家避风头,崇祯上台后召他回来,当兵部尚书,督师辽东,赐了尚方宝剑。他拍胸脯说五年平辽东,崇祯信了,让他统帅关宁铁骑,整顿军务。 袁崇焕的军事才能确实突出,他不光打仗猛,还注重战略布局。宁远之战,他亲自指挥炮击,敌军死伤惨重,那场胜利直接导致努尔哈赤郁闷而死。宁锦之战,他和满桂配合,设炮阵杀敌无数,后金军再也不敢轻易进攻关宁一线。崇祯复用他后,他巡视边关,分发军饷,严明纪律,关宁兵变得精锐起来。可他的性格也直,容易得罪人。在辽东,他看到东江镇的毛文龙问题多多,就动了杀心。这事成了他最大的污点,其他罪名如欺君啥的还能辩,唯独杀毛文龙没法圆。 毛文龙是东江总兵,驻守皮岛,手下几万兵,级别跟袁崇焕差不多,还持有先帝的尚方宝剑。他早期袭扰后金后方,立过功,但后来问题一大堆:侵吞军粮、私开马市、杀害降卒、军纪败坏。袁崇焕觉得这家伙妨碍统一指挥,破坏辽东大局。崇祯二年五月底,他从旅顺乘船去双岛见毛文龙,提出整改方案:设监军,粮饷统一调拨,部队改编。毛文龙不干,两人谈崩了。袁崇焕下决心,第二天召人密议,布置亲兵监视。几天后,他以检阅为名,把毛文龙叫到校场,当场宣布十二条罪状,包括私通外邦、克扣饷银、观望养寇等。然后直接用尚方宝剑砍了毛文龙的头,安抚余部,改编部队。 杀毛文龙这事,袁崇焕事前上书朝廷,列了毛的罪状,说如果五年内辽东没收复,皇帝可以杀他。可崇祯没及时回复,他就自作主张了。这在明朝军制里是大忌,毛文龙不归他直接管,级别还高,擅杀等于越权。结果呢,后金皇太极乐了,以前总担心后方被毛文龙骚扰,现在没了隐患,能专心打正面战。袁崇焕以为整顿了军务,其实帮了敌人的忙。这也是王朝末期奇葩的一面,中央权威弱,将领各自为政,内部斗得你死我活,外敌反倒坐收渔利。 杀了毛文龙后,袁崇焕上疏请罪,崇祯虽不高兴,但公布了毛的罪状,批准了安排。东江镇部队被改编,部分并入关宁军。可这事埋下隐患,北京保卫战时,谣言就起来了。崇祯二年冬,皇太极绕道入关,直扑北京。袁崇焕率两万骑兵赶来援助,在广渠门外扎营,指挥祖大寿等将炮击敌军,杀伤阿巴泰和多尔衮的部队数百,自己还中箭但没伤重,继续督战。第二天派火枪手突袭,敌军后撤,北京围解了。这仗他打得不错,可为什么不半路阻击,让敌军到城下?有人说他想利用北京地势一举歼敌,但也有人觉得他护卫不力,犯了欺君罪。 北京战后,城里流言说袁崇焕纵敌议和。皇太极用反间计,放了两个太监传话,说袁私通后金。崇祯召他入宫议饷,直接下狱审问杀毛文龙和守卫失责的事。阉党余孽和温体仁这些家伙趁机造谣,说袁贿赂钱龙锡,结党营私。温体仁是毛文龙同乡,一直想报复,还想通过打倒袁来拉下钱龙锡,自己上位。崇祯生性多疑,刚除掉魏忠贤一伙,最怕官员勾结。这朋党之争闹得凶,袁崇焕就被卷进去,最终判了凌迟。 1630年,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受刑,过程惨烈,家人流放三千里。明军士气大跌,辽东防线越来越守不住。袁崇焕的死,不光是杀毛文龙的锅,还有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明末政治腐败,皇帝多疑,将领互斗,导致外敌得利。这事让人感慨,王朝末期就这样,内部乱成一锅粥,外患反倒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袁崇焕确实是崇祯手下最能打的将领,其他罪名如五年平辽没实现啥的,还能说时间短没来得及。但擅杀毛文龙这点,确实洗不掉。毛级别高,不归他管,他说杀就杀,反映出明朝军令不统一,中央控制弱。结果帮了后金忙,明军少了侧翼牵制,正面压力大增。这奇葩场景,也预示王朝快完了。将领间自相残杀,皇帝疑心病重,哪还能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