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筒仓迎来机器人!首钢园这片区域变身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首钢园最北侧,昔日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区域圆满完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的使命后又再次转身。记者8月1日探访获悉,这片区域已变身首钢冬奥广场项目,承载办公会议、艺术展示、商业街区等空间,还打造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成为石景山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主阵地。

首钢西十筒仓区域在完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的使命后,转型为首钢冬奥广场,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从紧邻阜石路的首钢园小西门走进园区,游客首先就能看到曾经的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门口“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牌子格外醒目。如今出入这里的不再是冬奥组委会工作人员,而是众多科技企业员工和慕名而来的考察团。

首钢西十筒仓区域在完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的使命后,转型为首钢冬奥广场,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8月1日上午,冬奥广场南六筒的1号筒迎来了新主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孵化企业中科闻歌在此举办了一场开业典礼。“这里的办公环境很棒,产业生态欣欣向荣,形成了聚集效应,我们在这里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中科闻歌总裁曲宝玉介绍,公司旗下8家企业共同入驻整栋筒仓,并将第二研发总部落户于此。

北京奥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冬奥广场入驻率已超过50%,独具特色的办公空间吸引多家企业前来考察,不少企业被园区的办公环境和建筑特色深深吸引,现场就表达了租赁意向。

在这片区域,圆柱形筒仓、料仓以及若干皮带通廊、转运站等工业遗存独具特色。筒仓是这片区域最有风格的办公空间,约30米高的筒仓被分隔成6层至7层,让空间具备更多功能,错落有致的孔洞利于建筑采光和通风。这里适合规模稍小的企业入驻,其中南六筒的顶层还引入健康管理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助奥运健将康复训练的经验,为入园企业提供康复、健身服务。原冬奥组委会办公区餐饮楼焕新升级,引入了轻食简餐、员工食堂、咖啡厅等商业配套。

首钢西十筒仓区域在完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的使命后,转型为首钢冬奥广场,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企业中科闻歌入驻冬奥广场南六筒区域的1号筒仓,并将第二研发总部落户于此。

产业政策是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加分项”。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由石景山区政府和首钢基金联合打造,目前已聚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20家,中科闻歌就是最新入驻的成员。基地规划建设约3.5万平方米具备小试中试条件的专属空间,聚焦具身大脑、智能感知、运动控制及关键零部件四大核心细分赛道。

据介绍,石景山区政府出台专项政策,覆盖技术研发攻关、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及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首钢基金配套机器人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与产业社群平台,提供资本与资源支撑;产业基地自身搭建机器人场景训练、检测认证等共性服务平台;首钢园进一步向机器人企业开放办公、商业、公寓、会展、停车、物业服务等多元应用场景,为企业研发与转化赋能。

走进位于北七筒区域西侧的筒仓,曾经服务冬奥会的转播空间焕新改造,即将建成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展厅。原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所在的一炉料仓,引入文化艺术展示体验等新业态,位于二层的漾美吾舍文化艺术馆已经启动试营业,观众可来此欣赏各类陶瓷展品,还可以亲手体验拉坯、彩绘和烧窑。

首钢西十筒仓区域在完成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的使命后,转型为首钢冬奥广场,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过去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所在的多功能会议楼引入文化艺术展示体验等新业态,位于二层的漾美吾舍文化艺术馆已经启动试营业,市民游客可来此欣赏各类陶瓷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