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陶悦清通讯员肖鳕桐涂心如
8月1日下午,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推进大会上,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人注目——杭州市副市长、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颁发聘书,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正式出任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首席科学家。同一时间,由杭州市数据集团、高新科创、宇树科技等10家生态伙伴共同启动的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宣告正式启动建设。
这场“履新”背后,是滨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又一精准落子。
作为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滨江正以中试基地为支点,破解行业“成长的烦恼”。当前,具体智能“大脑”(大模型技术)不成熟,应用端场景落地难、数据采集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弱等问题成为行业共性痛点。今后,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将通过一体化算力数据供给、模型训练、一站式检测测试、典型场景验证四大核心功能,搭建从“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桥梁。
譬如,其针对“缺应用、缺场景、缺市场”的问题,依托“最优本体”,基于宇树等杭产机器人,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重点打造适配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面对“最强大脑”世界级难题,支持多技术路线集中攻关。
当下的AI产业,正从语言智能向空间智能跨越,从“模型训练”向“场景应用”转变。滨江的独特优势,正在于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完整链条。今年上半年,滨江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34.6亿元,同比增长26.7%。在人工智能细分赛道上,已培养一批先发和新势力企业。以宇树科技为例,九成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3.99万元起的新款人形机器人R1继续引领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市场。此次启用的中试基地中,既有宇树、星海图、银河通用这样的本体企业,也有华为、阿里云等算力底座提供者,还有传化智联等场景方,正是“最优本体+最强大脑+最佳场景”生态的缩影。
大会同步释放的政策“大礼包”颇具诚意。每年1亿元算力支持,单家企业最高补助2000万元;“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组合拳降低创新成本;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小镇提供空间保障……从核心零部件到通用人形机器人量产,滨江正以7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大家庭”为支点,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势能,转化为领跑全球的动能。
随着中试基地启动建设,一场关于“智能”与“实体”的融合实验,自此有了更清晰的路径。在滨江,这个诞生了无数数字经济奇迹的地方,具身智能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为人工智能的“深水区”探索提供“杭州模式”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