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八月的她走向刑场,革命伴侣生死未卜,未出生的孩子成了最大悬念 1931年厦门刑场上,一个怀孕八个月的女人被押赴刑场。她摘下金表递给刽子手,轻声说:“别打肚子,朝头开枪。”刽子手盯着她隆起的腹部,第一次在刑场发了愣。女人低头抱了抱肚子,又重复了一遍请求。枪声响起前,没人知道她最后在想什么,但那个没来得及出生的孩子,成了她和丈夫共同的秘密。 梁慧贞出生在官宦之家,家里给她请了私塾先生,她却总往街头发传单。母亲劝她嫁个有钱人安稳过日子,她偏要读新书、闹革命。二十岁那年,她顶着全家反对和青梅竹马的林熙春结婚,带着弟弟离家出走。后来两人因革命路线闹掰,林熙春要去法国避难,她死活不肯走:“现在最危险的时候,怎么能跑?” 1928年梁慧贞调到厦门工作,认识了王海萍。两人一起策划了“厦门大劫狱”,救出二十多个共产党人。被捕前几个月,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王海萍当时正在外省联络同志,等他赶回来时,人已经被抓了。 国民党审问了半个月,梁慧贞没说一个字。行刑前她还在求刽子手别伤到孩子,那个在肚子里跟她“互动”的小生命,可能永远留在了1931年。第二年王海萍也被抓了,临死前只说:“我不怕,总要跟他们算账。” 梁慧贞家的老父亲后来才知道,女儿留下的金表是结婚时王海萍送的礼物。表盖里刻着两行小字:“若我先走,替我看护我们的孩子。”没人知道那孩子性别,也没人知道表里藏着张泛黄的B超单——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 1956年作家高云览写《小城春秋》,把梁慧贞和王海萍的名字改了,但故事细节全是真的。书里有个情节是女主角在刑场前给刽子手塞怀表,很多厦门老人都说:“这哪是小说啊,就是慧贞姐当年的事。”现在中山路尽头有块无名碑,上面刻着1931年所有没留下名字的烈士,梁慧贞的名字在倒数第二排,旁边空着个位置,没人敢填。 厦门大学图书馆存着梁慧贞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如果孩子活下来,希望他别学爸爸冒险,但要是学了也别怪他。”日记本里夹着张照片,是她和王海萍抱着个玩具娃娃拍的,背后写着“给未来的他或她”。照片边角有焦黑痕迹,像是被烧过又抢救回来的。 2018年有游客在刑场旧址捡到块怀表,送去文物局鉴定,发现表芯里藏着张纸条,字迹已经模糊,勉强能看清“对不起”三个字。现在这块表放在厦门市革命纪念馆,玻璃罩上贴着个便签,写着:请别用闪光灯打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