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不应该和中国搞竞争,因为根本赢不了,印度应当彻底放弃在制造业上的幻想。

这些年印度上下都憋着股劲,政府喊着 “印度制造” 的口号到处招商,企业老板们砸钱盖厂房,总想着复制中国那套 “世界工厂” 的奇迹。可拉詹研究了半辈子全球经济,太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

“全球经济格局早就定死了,” 他拿起桌上的产业报告,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把制造业的地基夯得比谁都实。

从手机里的芯片到高铁轨道的螺丝钉,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到航天器的发动机,中国工厂能从头到尾拉出一整条产业链。这种完整度就像老榕树的根系,在地下盘根错节,任谁想刨都刨不动。

印度想照着学?拉詹冷笑一声。现在的市场早就被占满了。中国的家电在非洲农村小卖部堆成山,光伏板在欧洲屋顶连成海,挖掘机在东南亚工地忙得冒烟。

这些领域的利润空间早就被压到地板价,印度企业挤进来要么拼价格拼到赔本,要么质量差到没人要。去年有家印度电动车厂想对标比亚迪,结果在本地找遍了供应商,连块合格的电池都弄不到,最后还得从中国进口,成本一下子飙了三成。

更要命的是中国还在往前冲。拉詹指着数据单说,中国每年砸在制造业升级上的钱,比印度全年工业产值还多。人家在研究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线的时候,印度工厂还在为停电发愁。

就像去年美国苹果公司想把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结果当地代工厂连基本的品控都做不好,良品率比中国工厂低了四十个百分点,最后只能偷偷把半成品运回中国返工。

印度工人的技能也是个大坎。中国的产业工人能在流水线上把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印度很多工人连机械操作手册都读不明白。不是他们懒,是职业教育太落后。

政府喊着要搞技能培训,可全国的培训机构加起来还不到中国一个省的数量,老师大多是没见过数控机床的老技工。前阵子特斯拉想在古吉拉特邦建厂,愣是因为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把开工日期拖了又拖。

基础设施更是坑。中国的港口能做到当天到港当天清关,印度孟买港一个集装箱能堵上半个月。去年德国大众想在印度设厂,考察团去德里周边转了圈就打了退堂鼓 —

公路坑得能养鱼,电网一天停三回,连自来水都得靠水车拉。对比之下中国的长三角,高铁半小时能到机场,5G 信号覆盖到车间,物流成本比印度低了近六成。

从国际局势看,印度更没机会。这几年美国搞 “印太经济框架” 想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可真到了关键时候根本靠不住。就像 2024 年美国对中国芯片加征关税,印度想趁机接盘半导体产业,结果美国企业根本不敢把核心技术转移过去,只肯放些组装环节,最后印度还是得从中国进口芯片毛坯。

俄乌冲突也让印度吃了暗亏。原本想借着俄罗斯能源降价的机会发展制造业,结果欧洲市场因为能源危机需求暴跌,印度出口的纺织品和化工品堆在港口卖不出去。反观中国,靠着完整的产业链,一边给欧洲供应光伏设备,一边给俄罗斯提供工业零件,两边都赚得盆满钵满。

印度内部的问题更头疼。各邦有各邦的税法,党派有党派的算计。比如 2023 年那家韩国三星工厂,想在北方邦扩产,光审批文件就盖了五十八个章,等手续办完,市场早就被中国手机占满了。

而中国当年搞制造业,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一条线,长三角珠三角三天就能出审批结果,这种效率印度学都学不来。“彻底放弃制造业幻想吧,” 拉詹最后说,他不是想泼冷水,只是觉得认清现实,才能找到真正能走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