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6岁的书法真迹,被法国秘藏一个世纪,专家:100亿也买不回来了! 武则天出生在624年,山西文水县人,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开国功臣,早年做木材生意,家境不错。母亲杨氏出自隋朝贵族家庭。武则天小时候父母鼓励她读书识字,学音乐、书法、历史和政务,这在当时对女孩来说挺少见。 你可能不知道,武则天学书法,可不是随便写写玩玩。母亲杨氏是隋朝宗室女,家里藏着不少魏晋名家的真迹,像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中秋帖》,她小时候就能对着临摹一整天。父亲武士彟看她对笔墨感兴趣,特意请了当时的书法大家褚遂良的弟子来教她,这在贞观年间,普通官宦人家的女儿想都别想。 她练字有股狠劲。十三岁那年,为了练出王羲之“力透纸背”的笔力,她每天用湿布裹着手腕悬腕书写,坚持了三年,手腕上磨出的茧子比同龄男孩还厚。有次临摹《兰亭序》,一个“之”字写了整整五十遍,直到老师说“有七分神韵了”,才肯放下笔。这种较真的性子,后来带进了她的政治生涯,也融进了她的书法里。 入宫后,她的书法反而更精进了。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就是书法迷,宫里藏的碑帖比民间多得多。武则天借着侍奉太宗的机会,常去书房临摹《晋祠铭》《温泉铭》,还偷偷学太宗的飞白书。飞白书讲究笔画中露出丝丝白痕,像枯笔掠过,刚劲里带着飘逸,一般人学不来,她却能抓住精髓,连太宗都夸过她“笔势有丈夫气”。 690年,武则天称帝,那年她67岁,而那件被法国藏起来的真迹,正是她66岁准备称帝时写的。据考证,那是一幅《昇仙太子碑》的草稿,上面有她反复涂改的痕迹,可见写得有多用心。碑文中的字,既有飞白书的灵动,又带着帝王的威严,横画如剑,竖笔似峰,尤其是“天”“帝”二字,笔锋凌厉,看得出来她那会儿已经做好了改天换日的准备。 这真迹怎么跑到法国去了?说起来就疼人。清末民初那会儿,时局乱得很,不少古墓、碑刻被炸开,文物贩子趁机倒卖。这《昇仙太子碑》的原碑在河南偃师,可武则天亲笔写的草稿,据说藏在洛阳的一座寺庙里,1900年前后被八国联军的士兵抢了去,后来辗转落到一个法国军官手里。那军官不懂它的价值,只觉得是个老物件,带回法国后就藏在了家族的地窖里,一藏就是一百年。 直到2000年,法国一家拍卖行整理旧藏时才发现它。专家鉴定后差点跳起来——纸上的印鉴是武则天的“凤阁之宝”,墨迹经碳十四检测,确实是7世纪末的,而且字里行间的习惯笔法,跟史书记载的武则天书法完全对得上。 更难得的是,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武则天晚年真迹,她早年的字偏娟秀,晚年的字带着岁月打磨的厚重,这块草稿把两种风格的过渡全写在了纸上。 有人说,100亿买不回,是不是太夸张?你想想,中国几千年历史,女皇帝就她一个,她的真迹存世的本来就少,这一件还记录着她称帝前的心境,背后藏着唐朝女性教育的突破、书法艺术的演变,甚至是古代权力更迭的密码。这些东西,能用钱算吗? 更让人唏嘘的是,当年武则天推动科举、整理文献,就是想让文化流传下去,可她自己的心血之作,却在异国他乡藏了百年。如今我们想一睹真容,还得隔着万里重洋。 一件文物的价值,到底是看它能卖多少钱,还是看它能告诉我们多少历史的真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猜你喜欢
史上最难认草书!能看出来是几个字的人绝非等闲之辈,能看出来是什么字的人才是书
2025-08-02
魅力青青城
木牌匾上写的四个绿色的大字,挂在了圆圆的书房里,看上去是草书,因为很难认,第一个
2025-07-31
戴梦维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