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全球宣布:又一张国家名片诞生!该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 2025年6月17日,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一个“不可能”的奇迹正在发生,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 说起核能,大家第一反应是“核电站”“核潜艇”,但传统核电站用的是铀-235,不仅储量有限,还容易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起来比“烫手山芋”还麻烦。 钍这东西,地壳里的储量是铀的3倍,光中国西北那片沙漠底下,随便一探就是上百万吨,算下来够全人类用上万年,但这可不是夸张。现在全球一年耗的能源,换算成钍也就几万吨,这点储量够烧到人类说不定都移民火星了。 不仅如此,钍还不用像铀那样费劲提纯,往熔盐里一融就能用,跟泡茶叶似的方便,成本一下子降了不少。 在安全性这块,钍基熔盐堆简直是核能里的“乖孩子”。传统核电站怕高温、怕失水,一旦出问题就可能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炸锅,或者像福岛那样漏得一塌糊涂。 而熔盐堆用的是液态熔盐当燃料载体,这东西到了一定温度会自动流进地下的安全罐,根本不用人盯着,就算停电、地震,它自己就能“熄火”,安全得让以前搞核电的人看了都直拍大腿。 甘肃那个实验堆试运行的时候,特意做过极端测试,故意切断电源、堵住管道,结果熔盐乖乖流进安全罐,反应堆温度蹭蹭往下掉,一点多余的辐射都没跑出来,这稳定性,比老司机开手动挡还稳。 还有核废料,这可是钍基堆的“拿手好戏”。传统铀堆产生的废料,里头全是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得封存几万年才能降到安全水平,相当于给地球埋了一堆“万年地雷”。 但钍基堆烧出来的废料,大部分放射性活度几十年内就降下来了,最长的也就能蹦跶几百年,处理起来简单多了,挖个几十米的坑就能搞定,不用再担心几万年后的人骂咱们不负责任。 有数据对比过,同样发一度电,钍基堆产生的长寿命废料只有铀堆的千分之一,这差距就像用手帕擦嘴和用浴巾擦嘴的区别。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琢磨过钍基熔盐堆,还建了个小实验堆,结果搞到一半觉得“没前途”,又转头去搞铀基堆和核武器了,活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 苏联也试过,折腾了十几年没搞出眉目,最后不了了之。就这么个被美苏“抛弃”的技术,中国从80年代开始偷偷钻研,一群科研人员在甘肃的戈壁滩上守了几十年,从画图纸到造零件,连熔盐管道的材料都是自己研发的。 那管道得耐上千度的高温,还得抗住熔盐的腐蚀,以前全世界都没这技术,咱们的工程师愣是用稀土合金搞出来了,现在用了五年还跟新的一样。 现在满功率运行的这座堆,别看是“实验级”,已经能稳定发电了,发出来的电足够给一个中等城市供电。 它还能当“移动电源”,因为熔盐堆体积小、不怕颠,以后装在船上就能给海岛供电,甚至跟着科考队去南极、月球,在哪都能稳定输出能量。 有专家算过,要是全国推广钍基熔盐堆,光西北的钍储量就能满足咱们几百年的用电需求,到时候再也不用为石油、天然气跟人抢破头,能源安全这块腰杆能挺得笔直。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在高端科技上“跟跑”,这次钍基熔盐堆可是实打实的“领跑”。 那些以前在核能领域卡咱们脖子的国家,现在纷纷派人来甘肃考察,想看看能不能合作,有的甚至提出要花钱买技术。 这技术不光是发电,还能顺带解决其他问题。比如海水淡化,熔盐堆产生的余热用来蒸馏海水,成本比现在的方法低一半。 甚至还能制氢,用核能把水变成氢气,以后汽车烧氢气,排放的全是水,连雾霾都能少点。 可以说,钍基熔盐堆就像个“能源多面手”,一把钥匙打开好几扇门,这可不是随便哪个技术能比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