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教授早就提醒过,美国突然松口让英伟达把H20卖进中国,绝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埋了钩子的钓鱼。”——这句话在7月31日成了现实。当天傍晚,国家网信办一纸公告把英伟达叫到北京,要求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是否存在漏洞后门”当面说明,并限期提交证明材料。 故事得从三个月前说起。4月15日,哈尔滨亚冬会刚落幕,央视就踢爆:赛事网络被境外势力攻破,溯源直指美国国家安全局的3名特工和两所高校。那一波攻击里,美方用的正是供应链污染+硬件后门的老配方。紧接着,7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电视上宣布“放行”H20出口,黄仁勋也第三次飞到北京,笑得像捡到红包。可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库存45亿美元减值还没消化完,再追加30万张新订单,按10万元单价就是300亿元现金,这哪里是“解禁”,分明是清库存。 更细思极恐的是,美国议员早在H20放行前就公开喊话:所有出口芯片必须内置“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美AI专家干脆补刀:英伟达这两项技术已经成熟,芯片只要通电,就能被后台看到在哪儿、跑什么数据,必要时一键锁死。换句话说,你买的不只是算力,还附赠一枚随时可能被引爆的数字手铐。 沈逸在复旦课堂上把话挑明:“美国想做的不是倾销,而是精准分化——让算力饥渴但又缺研发耐心的企业继续上瘾,拖慢国产替代,再择机断粮。”现在看,剧本完全按他写的走:7月31日公告一出,A股国产GPU概念直线拉升,券商连夜把“自主可控”调成年度关键词;而几家原本下了H20订单的互联网大厂,内部群直接炸锅,“先别到货,等信”成了统一回复。 英伟达8月1日深夜发声明,一口否认“后门”存在,称“不会让任何人远程访问”。可网友扒出2013年《国家利益》杂志的旧文——标题就叫《我们为什么要监控盟友》——作者正是时任中情局局长伍尔西,核心观点:技术优势就是监听通行证。一家美国公司再诚恳,也拗不过华盛顿的剧本。 网信办这次约谈,依据的是《网络安全法》第五十六条:发现“较大安全风险”即可要求企业法人到场说明并限期整改。业内人士透露,如果英伟达拿不出让监管满意的证据,H20将被直接挡在关键基础设施之外,金融、信创、政务云全部强制国产化。这意味着,那张价值300亿元的新订单还没发货就可能砸在手里。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国家安全部上周刚刚发文提醒:境外芯片、操作系统可能在设计阶段就预埋“隐形窃密通道”,一旦收到特定信号就能远程唤醒摄像头、麦克风或全盘打包数据回传。留言区最高赞只有一句话——“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这一次,沈逸的预判又提前应验,而每个中国用户都在等待英伟达的最后答卷。 对此怎么看? 官媒信息来源: 人民网 2025-07-3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中国网信网 2025-07-3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央视新闻 2025-07-31《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英伟达H20芯片存漏洞后门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