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火了,这一次,不是因为跟随美国反华,也不是组成美日澳联盟,没想到竟然是不跟美国。 他那天在议会上的表现,连老同僚都觉得罕见——平时说话温和的他,当众拍了桌子,点名指着美国的名号,直言“说话不算数”。 紧接着,他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清单,把美国过去几年来对澳大利亚许下的承诺,一条条念出来:从安全合作到经济协定,从军售协议到投资承诺,念到最后,他停顿了一下,抬起头扫视全场,问道:“这些承诺,哪一条真正兑现了?” 这番话背后,有着澳大利亚社会情绪的变化。 根据当地一份权威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不太相信”或“完全不相信”美国在关键时刻会为澳大利亚承担责任。 这已经不是个别人的牢骚,而是大多数民众的真实想法——他们开始对美国感到失望,甚至不再依赖。 在此前的中期选举中,这种情绪就已显露无遗。 原本亲美立场鲜明的保守党政府,败得彻底,不仅丢了执政权,就连党魁本人都没能保住国会议员的席位。 选票是最直接的民意表达,这场选举等于在全世界面前昭告:澳大利亚的选民对亲美政策失去了信心。 这正是现任政府最担心的地方。 民众不信任美国,自然也不愿支持一味跟随美国的政府。 如果他们继续沿着前任的路线走下去,恐怕不等中国采取任何反制措施,国内的反对声就会先把他们淹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老话,澳大利亚的政治人物同样懂。 他们很清楚,如果不调整外交立场,不在对美关系上留出回旋余地,那么下一次大选,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同样的下场。 于是,新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不能再闭着眼睛跟着美国一路走到黑了。 过去这几年,澳大利亚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跟在美国后面走,对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频频释放强硬信号。 这种外交姿态很快带来了经济上的反噬——红酒、龙虾、牛肉、煤炭等核心出口商品在中国市场受阻,集装箱一个接一个地滞留在港口,码头工人无事可做,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货。 农场主站在空荡荡的酒庄里看着积灰的酒桶直摇头,渔民的龙虾笼一筐筐空着回港,煤矿老板们也抱怨矿石价格一落千丈。 可讽刺的是,这场代价是为一个出口占澳大利亚总额不到5%的盟友付出的,而美国并没有为澳方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市场补偿,更没有帮忙消化这些滞销的产品。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弹。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62%的澳大利亚人直言“被美国坑了”。 他们眼看着政府拿出高达3680亿澳元的资金去投入一个遥遥无期的核潜艇项目,而身边的医院因为预算不足缩减科室,学校裁掉教师、停掉课程。 反对党趁机猛烈抨击政府,说他们“把国家战略牢牢绑在美国的拖车上,任人牵着走”。 更让民众感到屈辱的是,当澳大利亚因为“反华”政策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时,美国自己却照样与中国做生意,还试图向中国企业出售芯片。 在社交媒体上,一句讽刺的话广为流传:“澳大利亚是朋友,不是提款机!” 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终于忍不住了。 在一次议会辩论中,他拿着一份详细的清单,把美国这些年来对澳大利亚的承诺一项项读出来——从贸易协定到防务合作,从投资支持到安全保障,数下来几乎没有兑现的。 这次公开摊牌,标志着澳大利亚对美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向。 阿尔巴尼斯开始反复强调,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合作远比对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