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行进中国|从一根丝到一条链

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人民网“行进中国”河南调研采访团

盛夏的河南平顶山,机器澎湃的律动中透着创新的活力。

在平煤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捻线车间,百余台捻线机正高速运转,一束束雪白的尼龙纤维在锭子上翻飞缠绕,瞬间拧成坚韧的丝线并卷绕成筒。

布机车间的智能显示屏上,每米帘子布的品种参数实时跳动。“你看这布面平整度,机器自动校准,误差不超过0.1毫米。”平煤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杨朝勇话里满是自豪。

作为橡胶轮胎的骨架材料,这条年产5.5万吨高性能浸胶帘子布生产线的产品,都能精准匹配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世界著名轮胎企业的需求。

“全球每4条高端轮胎,就有1条使用我们的骨架材料。”杨朝勇说。

2023年以来,公司以“可用、好用、易用”为导向,不断推动智能化建设,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了14%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0%,成本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帘子布由尼龙66制成,这种来自煤炭的化工产品既藏在大飞机轮胎里,也拧在舰船缆绳里,如今还走进寻常百姓家——高端瑜伽服的弹力面料、冲锋衣的耐磨内衬,都有它的身影。

但是长期以来,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己二腈被国外垄断,“每年我们都要花费巨额资金进口,还常被断供。”平煤神马尼龙科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禹保卫说。

转机出现在2025年6月。在平煤神马尼龙科技公司展厅,一瓶透明的可替代己二腈样品静静陈列,它正是打破垄断的“钥匙”。如今,10万吨/年艾斯安装置在平煤神马投产,企业用自主研发的工艺、设备和催化剂,实现了己二腈的完全替代,“新产品反应条件更温和,不仅投资成本低,而且安全性更高。”禹保卫介绍。

而就在艾斯安装置投产一个月后,平顶山市高新区尼龙新材料产业园传来新消息:河南美声新材料公司的阻燃PET材料通过极限测试,实现了进口替代。“原料就来自隔壁平煤神马,完整的产业链给了我们创新底气。”公司总经理张学伟展示着制作这种材料的切片。

作为我国尼龙产业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平顶山市聚合尼龙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37家研发平台为支点,撬动从“卡脖子”技术攻关到差异化产品开发的全链条创新,倾力打造“中国尼龙城”,让“平顶山造”的尼龙产品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崭露头角。

如今,这条从黑色煤炭中成长出来的绿色产业链,正编织着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慎志远、王玉兴、程明辉、肖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