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00年,清末女英雄“黄莲圣母”林黑儿被八国联军俘获,她受尽折辱却仍坦然自若,八国联军将她当做玩物一样磋磨,更是被运往欧美各国展览,此生她都没能回归故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黑儿) 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塌了天津城墙,喧嚣的战事渐息,一个传奇女子的命运却自此下落不明,她就是义和团红灯照的领袖,被无数信众奉为“黄莲圣母”的林黑儿。 城破之后,关于她的结局,流传出两种说法,一个比一个惨,一种是说,她没死在敌人手里,反而倒在了自己人脚下,腐朽的清政府为了向洋人献媚,将她抓捕后秘密处死,她成了一场政治交易的筹码。 而另一种说法流传更广,也更让人不寒而栗,据说她被联军俘获,因为“圣母”的身份足够奇特而没被立刻杀死,反而沦为了侵略者的战利品。 她被关在笼子里,像珍禽异兽一样运到欧洲巡回展览,以满足“文明世界”对东方女巫的好奇心,传说她死后,甚至被制成了标本,肉身与灵魂都永世不得安宁。 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生前能享神明般的尊崇,死后却背负如此不堪的传言?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看看她到底是什么出身,在成为“黄莲圣母”之前,林黑儿只是个在底层讨生活的江湖女子,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她是天津运河船家的女儿,从小跟着父亲在水上漂,靠耍把式卖艺维生。 这段风餐露宿的日子,让她练就了一身拳脚,也让她接触三教九流,懂了些粗浅的医术,不过,在一些清朝野史里,她的形象就复杂多了,甚至带着些刻意的抹黑,说她曾是天津红桥地区的风尘女子,或是个装神弄鬼的女巫。 这些说法多半不可信,却也给她本就跌宕的人生蒙上了一层迷雾。 可无论是哪种出身,都算不上光彩,也正是这种“卑微”甚至备受争议的过去,跟她后来的身份形成了巨大反差,义和团运动的风暴一来,她摇身一变,成了纯女性组织“红灯照”的领袖。 百姓见她要焚香跪拜,连清朝官员都得对她礼让三分,运动过后,她的形象更是被官方和民间不断拔高,最终定格为一位民族“女英雄”,完成了从江湖浮萍到不朽英烈的惊人转变。 一个混迹市井的女子,怎么就被推上了神坛?说到底,是个人仇恨和时代大潮撞在了一起。 林黑儿的反抗,源于两场家破人亡的惨剧,她十五岁那年,父亲因为得罪洋人被捕入狱,活活折磨致死,据说,起因是她父亲不肯为洋人勘探河道充当向导。 这仇恨的种子刚埋下,她的丈夫李有也因触犯了洋教的规矩,被抓走后一顿毒打,回家不久便含恨而亡,家庭的接连破碎,让林黑儿的个人悲痛与当时普遍的排外情绪彻底汇合,她对“洋人”和“洋教”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1900年初,走投无路的林黑儿找到了天津义和团的头领张德成,在他的支持下,一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战斗团体“红灯照”就此诞生,她们手持红灯笼,高喊“灭洋教”,不仅习武操练,也为义和团站岗放哨、救死扶伤。 更颠覆的是,她们放开裹脚,剪掉发髻,光明正大地走到街上,公开“踩城”游街,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力量,这既是集体抗争,又何尝不是林黑儿个人复仇意志的宣泄。 历史叙事总爱塑造熠熠生辉的英雄,但身处历史漩涡中的个人,命运却往往身不由己,林黑儿的故事,恰恰充满了这种矛盾。 一方面,历史将她塑造成受万众敬仰的“圣母”和保家卫国的“女英雄”。 可另一方面,无论是哪种结局的传说,都指向一个冰冷的现实:她终究是个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牺牲品,被清廷出卖,她是政治的耗材;被联军展览,她是文明的玩物。 她的崛起,是个人悲剧与民族危机的一次偶然交汇;而她的陨落,则是一个底层抗争者在失控的时代浪潮中必然的结局,她那被神化的光环,和她被物化的囚笼,共同拼出了晚清乱世中一幅具体而微的图景,充满了矛盾与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