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是八十年代初,释永信刚出家时,推着轮椅在外面的留影。轮椅上坐着一位老者。从相貌

这是八十年代初,释永信刚出家时,推着轮椅在外面的留影。轮椅上坐着一位老者。从相貌上看,既不是他佛学上的师傅行正方丈,也不是他武学上的授业恩师郝释斋。而从他们身上的僧衣来看,这应该是少林寺的一位得道老僧。在他们的身后,是一辆充满了年代感的波兰产的波罗乃兹。彼时的释永信看上去清瘦而健壮,青涩而纯朴。行事低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1981年,16岁的他揣着6个馒头,从安徽来到少林寺。释永信是金庸的粉丝。正是看了金庸的小说,还有了出家去少林寺学武的想法。其实,那时的少林寺残破不堪,只有几十个老僧和一些破旧的佛堂,连僧众吃饭都是个问题。行正方丈正式看中了这个农家子弟,年青,肯吃苦,任劳任怨才收留了他,取法名释永信。就像这张照片中一样,彼时的释永信在少林挑水砍柴种地,承担了所有的重活。而他心中却甜丝丝的,他看到了希望,相比家中兄弟姊妹争饭吃,这里能吃饱,还能习武,一心向佛,夫复何求。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当年心怀纯粹的年轻僧人,日后会将破败的少林寺推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