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收税,股市会跟进吗?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6%的增值税 。这消息一出来,金融圈瞬间炸开了锅,我赶紧去看了眼评论区,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利好股市,也有人开始担忧,股市会不会也迟早恢复收税。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值得我们好好分析一番。 先聊聊债市收税对股市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债券投资收益因为税收因素降低,那些原本在债市的资金或许会重新审视投资组合,寻找收益更高的地方,股市似乎迎来了吸引资金流入的机会,勉强算得上是个小利好。但实际情况却没这么简单,债市和股市的资金属性差异巨大,债市资金大多追求稳健、低风险,它们的风险偏好决定了即便债券收益降低,多数资金也不会贸然冲进波动较大的股市。看看A50指数就知道了,消息出来后它毫无反应,甚至还跌了一点,这就说明市场对债市收税传导至股市的预期并不高。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股市会不会加税?依我看,短期内概率不大。要知道,在众多待完善的税收种类里,资本利得税的优先级远在遗产税、脱籍税等“富人税”之后。遗产税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防止财富过度集中;脱籍税能避免高净值人群转移资产、造成财富外流。相比之下,资本利得税的开征更需谨慎权衡。就算未来真要征收,大概率也会设置较高门槛,比如先针对大小非减持征收,毕竟他们是股市里的大额套现群体;然后再考虑对资产千万以上的大户和机构收税,逐步推进。不过,有一种税的调整可能性比较大,那就是红利税减免。目前政策是持有股票1年以上免征红利税,未来这一优惠最有可能被取消,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 在我看来,债市收税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财政压力。这几年,我们总能听到各路大V和经济学家呼吁财政开支不足,但只要仔细研究数据就会发现,财政其实早已在大力发力。就拿今年来说,各种补贴政策层出不穷,消费券刺激消费、国补支持产业发展、孩补缓解育儿压力;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也发行了不少。今年上半年,全国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6%,而财政支出却同比增长8.9%,远高于2024年全年2.7%的增速 ,财政赤字率已然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从各个领域寻找财政收入的补充就变得顺理成章。此前对海外券商收税,针对的大多是有能力去国外炒股的中产或有钱人,从他们身上增加税收,总好过增加各种非税收入,对普通民众造成更大负担。 债市收税只是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整的一个缩影,未来股市政策走向、其他税收制度的完善,都与财政状况、经济形势息息相关。我们作为投资者,得时刻保持关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