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为了响应号召,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新婚夜,

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为了响应号召,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新婚夜,廖晓东一脸娇羞:“洗洗睡吧!”谁料,老光棍一脸不耐烦:“城里人就是矫情!”然而,正当廖晓东一脸懵时,老光棍竟然给了她一巴掌! 主要信源:(人民网——女知青下决心不让贫农当光棍 婚后6年死于虐待) 1968年的山东诸城县三官庙是穷得出了名的地界,连县里其他地方的人都摇头说那儿苦。 山洼村的忆苦思甜会上,民兵连长卢照东说到伤心处。 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声音发颤,他说家里三代讨饭,三代人没娶过媳妇,他爷爷捡了他爹,他爹又捡了他,自己这把年纪了还是光棍一条。 话音没落地,底下有个年轻姑娘“噌”地站起来。 她当着全场人的面亮着嗓子说:“我要坚决照毛主席的话办,和贫下中农拧成一股绳!不能看着贫下中农打光棍,我嫁卢照东!” 这话像块大石头砸进水面,惊得满场人瞪眼张嘴。 站起来的姑娘叫廖晓东,21岁,是个青岛来的知青,父母都是南下的老革命,打仗那会儿牺牲了。 幸亏一位老红军战友收养了她,这位养父后来在青岛市政协当领导。 要是按平常路数,廖晓东高中毕业留在青岛,找份好工作或接着读书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可毛主席发出上山下乡的号召后,她二话不说报了名。 县里领导知道她的家底,本想安排个好点的大队,可她偏挑最苦的三官庙,带着几个同学一起扎进了穷山沟。 真到了地方,她才明白啥叫穷得掉渣,到处破破烂烂的,连个像样的屋子都难找。 谁也没料到,这么个有文化的城里姑娘会看上个字不识的大龄光棍。 朋友们劝,养父母来信劝,都说明摆着她在农村待不长,犯不着把一辈子搭进去。 可廖晓东铁了心。 1969年劳动节那天,一台咯吱响的独轮车驮着廖晓东那点可怜嫁妆。 几件衣裳、被褥,外加主席像和几本书,把她送进了卢照东的家门。 说是新房,不过是三间漏风的茅草屋。 泥巴垒的灶台,土炕上铺着破席,一口裂了缝的水缸,外加个泥糊的破碗柜,这就是全部家当。 有人看了这场景,兴许会想起电影里那句有名的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可电影归电影,廖晓东这日子过得实实在在。 自从进了卢家的门,廖晓东就成了拉磨的驴。 天不亮下地,回来还得煮饭、喂猪、担水、挑粪,伺候那个脾气大本事小的丈夫。 卢照东当个民兵连长,在村里也算个人物,可骨子里全是老一套想法,觉得女人嫁了人就得死守锅台灶边。 廖晓东呢,在村里算个能人,时常被叫去唱个歌、编个节目,宣传个政策。 这在当时本是很光荣的事儿,可到了卢照东眼里,就觉得是抛头露面,给他丢人现眼。 吵着吵着就动了手,廖晓东身上常带着青一块紫一块。 日子再难熬,她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 给卢家生了一儿一女不说,她眼见村里娃没书读,干脆自己动手办起了村小学,自己当老师,带着娃们边劳动边认字。 七十年代,好些知青陆陆续续回城了,县里领导也心疼廖晓东,特意给了她去工农大学的名额。 谁想到她不但不去,还写了封信,发到县里各处,劝知青们都别走,要坚持扎根农村。 很多人劝她:“这苦日子你也看到了,咋不趁机回城?” 廖晓东只摇头。后来人们才知道,她是铁了心要把自己当成火种,照着她理解的“革命道路”走到黑。 长年累月的重活、精神上的憋闷掏空了她的身体。 一场急性肝炎来势汹汹,把她撂倒了。 1974年开春,才27岁的廖晓东永远闭上了眼睛,撇下四岁的儿子和刚半岁的小女儿,还有那个她拼了命办起来的小学堂。 诸城县给她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念着她办学的功劳。 那个常对她拳脚相加的丈夫卢照东,又成了老光棍,拖着俩没娘的孩子,嚼着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很多人叹惜,说她选错了路,不值当;可廖晓东自己要是能说话,大概只会抿着嘴一笑。 对她来说,那就是她心甘情愿走到底的路。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评论列表

老孙
老孙 4
2025-08-03 07:11
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