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一天,聂荣臻的警卫员突然向他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情:昨天晚上的时候,警卫员从山上放

有一天,聂荣臻的警卫员突然向他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情:昨天晚上的时候,警卫员从山上放羊回来,突然听到前面有一阵阵的哭泣声。月黑风高,这下子可把警卫员听得有些慌了神。 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一声突如其来的哭泣声,竟然牵出了聂荣臻元帅人生中最温情的一段往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次意外的相遇会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经典见证。到底是什么让这位铁血将军如此动容?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家及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这位从川南走出的农家子弟,一生都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日军连续”扫荡”,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晋察冀根据地处于最艰难的时期,老乡们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那些被饥饿折磨的孩子,骨瘦如柴的身子顶着一个大脑袋,背井离乡,沿村讨饭。就在这个困难时期,聂荣臻身边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 那天傍晚,警卫员小王从山上放羊回来,刚走到山脚下的小路上,就听到前方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四周一片漆黑,只能隐约看到山路的轮廓。小王心里有些发毛,但职业敏感让他不敢大意,他小心翼翼地朝哭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婆婆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坐在路边。老人家的衣服破旧不堪,满脸泪痕。那个小孩面色苍白,显然已经病了很久。老人家看到八路军,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哭着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这是她的小孙子,父母都在日军扫荡中丧了命。前些天孩子突然发高烧,她到处求医问药,可家家户户都在挨饿,哪里还有多余的食物和药品。眼看着孩子一天不如一天,老人家真是走投无路了。 小王心里很难受,想起聂司令员平时的话:八路军来自人民,就要为人民服务。他看了看身边的羊群,其中有一只母羊正好在产奶期。小王从身上摸出一个陶罐,挤了半罐新鲜的羊奶给老人家,让她试着喂给孩子喝。 神奇的是,一直拒绝进食的孩子竟然喝了几口羊奶。老人家激动得不得了,拉着小王的手直说感谢。但小王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孩子的病需要长期调养。 第二天一早,小王就把这件事详细地向聂荣臻汇报了。聂荣臻听完后,先是夸奖了小王的做法,但随即问道:老人家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你都问清楚了吗?小王这才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够周全。 聂荣臻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在这个艰苦的时期,我们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当即决定,让小王每天都去给那个孩子送一罐羊奶,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小王有些为难地说,这羊奶本来是给聂司令员补身体用的。聂荣臻摆摆手说:我的身体算什么,孩子的生命更重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从那天起,无论刮风下雨,小王都会准时出现在老人家门前,送上一罐温热的羊奶。半个月后,孩子的高烧退了,一个月后已经能下地走路了。老人家逢人就夸八路军的好,说是聂司令员救了她孙子的命。 这件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体现了聂荣臻一贯的爱民情怀。其实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司令员听到前线部队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报告后说:孩子无罪,并命令立即将她们送到指挥部。大一点的女孩叫美穗子,四五岁左右,小一点的婴儿叫琉美子,只有几个月大。 聂荣臻不仅精心照料这两个异国孤儿,还让炊事员按照团职干部负重伤的标准给她们配备营养品。考虑到战时环境的危险,他写了一封信,安排可靠的老乡把孩子们送还给日军。聂荣臻亲笔写了一封信,共600余字,字字千钧。信中写道:“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成为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领导人。他以”不怕麻烦”的精神抓科技工作,成果丰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他常对科研人员说:“你们只管放手工作,我来做你们的后勤部长。”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3岁。1980年,被救助的加藤美穗子带着家人来到北京,专程看望聂荣臻。这段跨越国界与时代的情谊,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从青年时代的勤工俭学,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再到和平建设时期的科技兴国,聂荣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那个月黑风高夜晚的温情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位共和国元帅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聂荣臻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伟人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能够俯下身子关心普通百姓疾苦的人。那一罐罐温热的羊奶,承载的不仅是营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您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为民情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