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73年,军事学院院长李聚奎上将住院休养,偶然听到了小护士的谈话。第2天,他借

1973年,军事学院院长李聚奎上将住院休养,偶然听到了小护士的谈话。第2天,他借着散步的名义,偷偷跑到病室最西头病房。恰好,卫兵押着1位老者出来,李院长凑上去,问:“还好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3年5月的北京301医院,空气中飘着消毒水的气味,军事学院院长李聚奎上将穿着蓝白条纹病号服,在走廊里慢慢踱步。

这位67岁的老将军看似在散步,眼睛却不时扫过两侧病房,三天前他偶然听到护士们闲聊,说西头那间糊着窗户纸的病房住着个"特殊人物"。

李聚奎的步子越走越慢,他想起1935年长征路上,自己带着红一军团侦察连在贵州遭遇伏击,子弹打穿肺部奄奄一息时,是彭德怀命令用担架抬着他走完雪山草地。

此刻他站在最西头病房前,透过窗纸的缝隙,看见个佝偻着背的身影正在读报纸,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门轴转动声惊醒了沉思中的老将军,两名卫兵押着个瘦削老人走出病房,老人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

李聚奎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 尽管十年未见,那个在朝鲜战场喊出"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如今瘦得颧骨突出,但眉宇间的倔强丝毫未减。

"老总......"李聚奎嗓子发紧,三个字像从胸腔里挤出来的,他猛地弯下腰,军帽差点掉在地上。抬头的瞬间,两颗浑浊的泪珠砸在水泥地上。

彭德怀怔了怔,被押着往前走的脚步没停,右手却悄悄比了个"六",这是当年长征时他们约定的暗号,代表红六军团。

走廊尽头的卫兵咳嗽了一声,李聚奎抹了把脸,突然提高嗓门:"同志,能借个火吗?"

他摸出根没点燃的香烟,在彭德怀被带进检查室前,把整包大前门塞进了老战友的病号服口袋,烟盒里夹着张纸条,上面是用火柴梗蘸水写的"保重"。

这次11秒的偶遇后,李聚奎连续三天在同一时间"散步",护士站的记录显示,那几天西头病房的血压计总是莫名其妙失灵,需要临时更换。

直到第五天,他在病房后窗的冬青树下发现几个烟头,这是当年志愿军司令部的联络标记。

三十八年前在井冈山,李聚奎还是个炊事班长时,彭德怀曾把缴获的罐头全分给伤员;二十年前在朝鲜,彭老总把指挥部唯一的热炕让给冻伤的参谋。

此刻隔着糊纸的玻璃窗,两个老人用指甲在窗棂上轻叩,断断续续的敲击声里,是红三军团当年的冲锋号节奏。

医院的花匠后来回忆,那年夏天西墙根的冬青树突然长得特别茂盛, 没人注意到树根处总有些馒头屑,也没人发现树杈上挂过几个用输液管编的小笼子,里面关着蟋蟀,翅膀上带着用红药水点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