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载淳继位后,赞襄政务王大臣行文知照吏、兵两部,今后所有谕旨由赞襄政务王大臣繕拟后,呈递皇太后、皇上用印发下,上钤用“御赏”印,下钤用“同道堂”印,传谕京师内外各衙门一体遵照执行。但慈禧太后不甘心仅在八大臣拟就的谕旨上钤印,她首先提出阅看奏报的要求,得到了八大臣同意了。 同样被排挤的奕訢也极度不满,试图通过政变回到权力中枢。首先,他不断加强与各国使臣的联系;其次,极力拉拢驻军于京津之间的胜保。1861年9月5日,奕訢以祭奠咸丰帝梓宫为由,从京师去到了热河行宫,在祭拜过咸丰帝后,又与两宫太后秘密会商,解除了两宫太后对西方国家的疑虑,又商定将北京作为政变的地方,最后还达成了以赞同垂帘交换辅政大权的计划。紧接着,奕訢又同他安插在热河行宫的亲信商定了具体的方略,择定9月12号,将军队集结于京师,9月23日将咸丰帝的梓宫运送回京。 1861年9月10日,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奏《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以“事贵以权,理宜守经”为由,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并另简亲王一二人辅政。两宫皇太后阅过奏折后,立即召见载垣等人,面谕照行。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明发上谕《谕内阁皇太后垂帘听政并另简亲王辅弼均不可行》,以“不能听太后之命,请太后看折亦系多余之事”,太后垂帘听政有违体制的理由予以驳回。对肃顺等人的上谕,两宫太后留中不发,而肃顺等人则以军机处停止办公以对抗,两宫被迫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