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强奸的日本士兵,大部分强奸完了就杀掉。往往是强奸完后刚一撒手,女人就逃跑,士兵们便从后面向女人开枪……”这是曾见证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记者小俣行男的回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这座千年古都瞬间坠入地狱。 日本随军记者小俣行男战后回忆: “没有不强奸的日本士兵。大部分强奸完了就杀掉。往往是强奸完后刚一撒手,女人就逃跑,士兵们便从后面向女人开枪……” 这段冰冷描述,揭示了南京大屠杀中最黑暗的章节。 悲剧的种子在南京沦陷前就已埋下。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沿沪宁线西进。 国民党军事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撤退部署犹豫不决,导致中国军队节节败退。 日军原无年内攻占南京计划,但进军速度远超预期,大本营狂喜之下临时决定提前进攻。 南京城内,防御准备严重不足。 蒋介石既想“打出气势”消耗日军,又不愿投入主力决战,仅下令“短期固守”。 守军约20万,除教导总队等少数精锐外,多为装备低劣、训练不足的新兵。 日军则投入10万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甲种师团。 战斗进程残酷而迅速。 日军重炮轰鸣,六天即突破外围防线,兵临南京城下。 12月10日,南京三面被围。 12月12日,蒋介石下达“相机撤退”指令。 然而,卫戍司令唐生智在仓促会议后率先乘船逃离,大批高级军官紧随其后,弃军而去。 指挥体系瞬间崩溃。 守军陷入混乱。除少数部队死战到底外,大部分士兵溃散。 数十万惊恐的平民涌向长江边,试图渡江北逃。 但唐生智为表“破釜沉舟”凿沉船只的决定,此刻成为致命枷锁。 下关码头人潮汹涌,哭喊震天,逃生之路断绝。 12月13日,日军涌入南京。 一场有组织、系统性的屠杀随即展开。 屠杀不分对象:放下武器的士兵、躲藏的平民、妇孺老幼皆成目标。 方式残忍至极:集体枪决、活埋、火烧、刀劈,甚至以活人练刺刀。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遇难者总数超过30万。 性暴力尤为普遍和凶残。 日军士兵在街头巷尾、民宅校园肆意施暴。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本为美国教会设立的妇女避难所,日军士兵无视国际公约,多次深夜翻墙闯入,掳走并强奸大量女性。 许多受害者事后被当场杀害或遭剖腹。 25岁的随军记者小俣行男目睹了这一切。 他如实记录: “这场战争就是侵略……在南京,到处都可以掠夺,强奸,士兵们肆无忌惮地放火。” 然而,这些血淋淋的真相被日本军国主义机器严密封锁。 记者出发前即被严令只准报道“皇军武功”和“解放事业”,严禁涉足阴暗面。 所有报道、照片、影片均需经军方严格审查。 任何揭露暴行、反映苦难的内容均被扣押销毁。 敢于违抗者,轻则丢职,重则被秘密警察逮捕甚至“失踪”,家人亦受牵连。 小俣行男等少数记录者无力突破封锁。 日本国内民众看到的,只有精心炮制的“捷报”和“皇军英姿”,被灌输日军进行“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虚假形象。 民众对南京发生的惨剧一无所知。 战后,由于冷战格局,美国对日本战争责任清算不彻底,许多战犯未被追究,军国主义思想未根除,历史教育被淡化歪曲。 这导致部分日本民众对历史真相缺乏了解,甚至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认知。 小俣行男的证言,连同无数幸存者血泪控诉、拉贝、魏特琳等第三方人士日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等,共同构成了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铭记这段历史,揭露真相,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防止悲剧重演、守护人类和平与尊严的基石。 它警示世人,狂热军国主义与信息封锁结合,将酿造怎样的人道灾难。 正视历史,方能开辟和平未来。 主要信源:(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 :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