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今年上半年,日本至少发生27起针对中国人的袭击事件,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有日本人献花的。 舆论这东西就是放大缩小器。 事情再大,只要舆论没有报道、炒作,公众就当他不存在,最终只限于当事人及小范围的知道。事情再小,只要舆论进行报道、炒作,公众都会觉得是件不得了的事。 2025年7月底的东京街头,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暴力事件。两名中国男性在千代田区神田须田町的交叉口,突然被四名不明身份者持铁棍袭击。 现场目击者拍下的视频显示,施暴者动作凶狠,打人后迅速钻进一辆关西牌照的车里逃走。受害者头部流血倒在地上,后被送往医院。 根据官方统计,2025年上半年日本已发生至少27起针对中国人的暴力事件。这些案子有个共同点:受害人都是普通中国人,施暴者却带着明显的针对意味。 比如大阪发生过地铁上有人故意用身体挤压中国女游客,还高声辱骂;还有中国留学生被抢时,对方一边勒脖子一边喊歧视性字眼。 这些案子往往发生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东京千代田区集中着日本政府机关,就像北京的东城区一样重要。有人敢在警局门口动手,说明施暴者根本无所顾忌。 日本社会近年越来越向右转,民间对中国的负面情绪被不断炒热。 学校里教的历史课本悄悄改了内容,把二战侵略说成是“双方冲突”。00后年轻一代从小接受这种教育,调查显示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度连20%都不到。 更火上浇油的是日本某些政党和媒体。一些激进的党派在街头演讲公开煽动“赶走中国人”,社交平台上常能刷到“中国人别来日本”的标签。 而媒体报道时,常把“中国游客遇袭”故意写成“外国游客遇袭”,模糊背后的种族仇恨本质。 日本警察的办案态度让人心寒。前面说的东京铁棍袭击案,警方的笔录材料上居然写着“疑似经济纠纷”——哪怕打人者根本不认识受害人。 大阪地铁辱骂事件不了了之,警方说“没构成实际伤害”。 法律漏洞也明显。日本虽然有防止仇恨犯罪的法律,但只保护本国少数群体,不保护外国人。这类案子就算抓到人,一般罚点钱或者关几天就放了。 有个大阪抢劫犯被抓后承认专挑中国人下手,结果48小时就被保释出门。 最讽刺的是日本领事馆今年7月底刚提醒本国人“在中国要注意安全”,转头自己国内却连续发生针对中国人的袭击。 日本社会对战争罪行的反省越来越少,但对在日中国人的恶意攻击越来越多,这种双标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半年27起案子,平均每周都有一起。这些受害的中国同胞不是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有来旅游的上班族,有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有带着孩子的母亲…… 令人揪心的不仅是暴力本身,更是日本社会的沉默。 日本媒体对这些事的报道轻描淡写,社交媒体上不见日本民众的反思。 要知道,去年大阪发生过一起欧美游客被推搡事件,当地市长连夜道歉献花,媒体炒作了整整一周。对比之下,27起针对中国人的袭击,连朵纸花都没人愿意献。 舆论是放大镜,更是照妖镜: 它放大被选择的“小事”,比如他国个案,让人心惶惶; 它缩小被掩盖的“大事”,比如27起仇恨袭击,让公众视而不见。 当暴力在沉默中常态化,当历史在篡改中扭曲,日本失去的不仅是治安光环,更是文明社会的底线。 而对于在日中国人,唯有提高警惕、留存证据、远离高危区域。中日民间友好需要双方行动——但前提是日方能正视毒瘤,刮骨疗伤。 参考资料:日媒公开报道的2025年排外暴力事件统计——朝日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