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70万日军被苏联俘虏,在西伯利亚种土豆,回国时只剩下3万人不到。 山田乙三这人,1881年出生在新潟县一个平常人家,从小就进了陆军学校,学打仗那套。毕业后,他先在日俄战争里混,指挥骑兵冲锋啥的,慢慢爬上去。1919年调到关东军,当参谋,帮着管东北那边的铁路防卫。关东军起初就几千人,守南满铁路,可后来日本野心大,部队膨胀到几十万。山田在那儿干了几年,推动部队扩军,训练士兵用新武器,还参与侵占土地,建立伪政府。他不手软,命令用化学武器对付抵抗力量,造成不少伤亡。1930年代,他升高级军官,指挥部队进攻,占领更多地盘。1940年回日本,当航空总监,管飞机生产和飞行员训练。1944年又回去当关东军总司令,带60万士兵,布置边境防御,建堡垒囤物资,准备跟苏联干。可1945年8月,苏联红军一冲,关东军就崩了。山田下令投降,自己也被抓,送去苏联审。法庭上,他承认用生物武器啥的罪行,被判25年劳改,扔到西伯利亚营里干活,砍树挖矿,身体一天天垮。1956年苏联放人,他跟其他人一起回日本,隐居起来,不怎么露面。1965年,他在家乡病死,享年83岁。家属后来试着要遗骨啥的,没成。他的生涯就是日本军国主义那路的典型,从小兵爬到将军,干了不少坏事,最后落得劳改下场。 关东军这帮人,1945年8月被苏联红军打垮后,约60万士兵成了俘虏。本来他们装备好,号称精锐,可补给断了,很快就投降。苏联把他们集中起来,先关在东北临时营地,分批用火车拉到西伯利亚。路上经过贝加尔湖,好多人以为那是海,以为快回家了,结果继续往北,寒气越来越重。营地条件烂,冬天零下几十度,穿的还是夏装,吃黑面包野菜汤,量少得可怜。劳作主要是伐木、挖矿、修路,还有农业活儿,比如种土豆。土豆田在冻土上,挖坑种籽,除草收成,全是体力活。医疗差,伤病没人管,疫病一传就好多人倒。第一个冬天,就有上万人冻死或病死。苏联用他们补劳动力缺口,因为战争死太多人了。营里管得严,不听话的挨打或枪毙,老弱的直接处理掉。几年下来,死亡率高,估计6万左右人没了。劳改不光身体苦,还洗脑啥的,让他们学苏联那套思想。总的,这些士兵从战场英雄变劳工,日子过得苦哈哈,很多人瘦成骨头架子。苏联档案显示,俘虏总数在56万到76万间,大多是关东军,分散在几百个营地。种土豆这活儿,在农业营常见,产量低,还得交任务。整个过程,苏联没违反日内瓦公约啥的,但条件确实 harsh,很多历史书都记着这事儿。 遣返从1946年起步,先放小批伤病的,坐船回日本港口。到1949年,放了大部分,约47万回家。那年苏联说只剩9.5万,还在劳改。1956年,最后一批包括山田乙三的,放了回去,总返回约54万。回国后,这些人适应难,社会看他们不顺眼,以为被洗脑啥的。找工作时,被问背景,好多人瞒着不说。政府没马上赔钱,养老金拖着发。有些人组互助会,交换经历,推动反思战争。有人写书,讲营里细节,帮日本民众懂那段历史。山田回家后,低调过日子,不参与公众事儿,死于1965年。其他军官像梅津美治郎,在东京审判被绞刑。拘留影响日苏关系,长年谈判遗骨归还,好多坟在冻土下,没挖出来。家属一代代找亲人信息,寄信查档案。协会建了,组织去西伯利亚祭拜死者。整个事件,提醒大家战争代价大,不光战场,死后劳改也惨。历史研究显示,苏联用俘虏建家园,填补战争损失,但死亡多因条件恶劣。至今,日本有纪念活动,教育后代别忘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