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我估计,巴基斯坦转手就把我们卖了,他们真的会给土耳其分享技术。这方面,巴基斯坦有

我估计,巴基斯坦转手就把我们卖了,他们真的会给土耳其分享技术。这方面,巴基斯坦有很多前科。   有些事看着不对劲,往往是真的不对劲。巴基斯坦最近的举动,就像是拿着我们给的技术去和土耳其眉来眼去。   这事搁谁头上都得多想两步。尤其是巴基斯坦,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儿。本来中巴之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这话听着挺唬人,合作也确实多。   从经济走廊到联合军演,十年下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各类投资已经超过620亿美元,瓜达尔港、运输通道、电力项目全是我们帮着弄起来的。   可一转身,巴基斯坦就把中国舰艇开进了美国主导的2025年多国联合军演,这要不是自己眼瞎,怎么都得看出点信号。   让人警惕的,是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这套操作。2025年1月,两国签署了关于KAAN五代机的联合生产协议。   说白了,土耳其缺发动机、缺航电、缺经验,而巴基斯坦刚好在我们这儿薅到了不少。这次合作,怎么看都像是拿中方技术当敲门砖。   早在些年间,土耳其无人机领域突飞猛进,TB-2卖得风生水起,不少实战数据就是从巴基斯坦那边来的,而那些数据用的,可都是中国提供的“彩虹-3”改进型。   2022年巴土又联手搞起了“枭龙”战机的新一代航电系统升级,这背后用的技术是哪来的,真是个公开的秘密。而且巴基斯坦在资源这块也没给中国留什么余地。   今年年初,俾路支省一大片油田突然批给了美国公司开采,储量预估高达90亿美元,而美国随后立马宣布恢复对巴基斯坦3.97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这交易比明码标价还直白。而这片油田,离伊朗边境不远,安全敏感性极高,伊朗方面已经通过媒体表达了对“美巴油气交易”可能引发边境不稳的担忧。   从中方视角看,问题不仅在巴基斯坦“墙头草”,更在土耳其的“技术胃口”。   埃尔多安这些年推行“新奥斯曼主义”,一边把军工产品卖到中亚、南亚,一边在背后瞄准中国的技术。   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前不久刚从土耳其引进了大批导弹系统,而这些系统中,有不少部件和中国早期出口的火箭炮系统有相似设计。   Bora-2导弹就被《纽约时报》分析称与中国WS-1有“高度工程重合”。   更微妙的是土耳其与北约的关系。虽然和美国时常龃龉不断,但土耳其一直是北约体系内的重要枢纽。   F-35项目虽然被踢出去了,但技术积累没白得,部分经验现在已经被转入KAAN五代机项目中。   而2024年土耳其军舰高调穿越台海,明里说是“自由航行”,暗地里怎么看都像是在试探中国红线。   面对技术外泄的现实风险,中国也不是没做准备。2025年中方在歼-35出口版的谈判中首次加入了“黑匣子条款”,核心子系统必须由中方人员全程监控,技术数据不得擅自复制。   这种做法在埃及的“枭龙”项目上也有先例,每一批生产线都由中国工程师驻场监管,哪怕是个螺丝钉的规格也得中方确认。   但防得住技术,防不住人心。当合作对象开始骑墙的时候,信任机制就得重构。   中方正在推动军事设备的“技术分层出口”,也就是打包卖系统但关键模块保留控制权。   同时,像瓜达尔港这样的中资项目也在加装反无人机系统,保障技术和资产不被外泄。   这些举措虽说能降风险,但成本不低。尤其是当巴基斯坦不断调整战略重心时,中国的“回报预期”就开始打折。   比如中巴经济走廊二期项目,原定2026年开工,但目前因巴方“内部协调”问题被无限期推迟。这“内部问题”背后,恐怕也不只是行政效率那么简单。   而美国那边也不是看热闹的。2025年美巴军事合作协议里明确规定,美国提供的新型无人机只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不得用于中巴边境。   这种看似“不痛不痒”的条款,实则正好卡住中方利益,等于让巴基斯坦在中印之间站了队。   如今印度早已看清局势,2024年就开始向越南转让“布拉莫斯”导弹技术,明显是要在南海牵制中国。   与此同时,伊朗也在对俾路支油田的“美巴交易”表达不满。   伊朗媒体公开披露,2025年上半年已有6起边境交火事件,且多次与美方承包商的活动区域重叠。   这局面说白了,不是冷战,但也不太热,像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河水越来越急。   在这种环境下,军贸合作已经进入“去信任化”时代。过去靠兄弟感情谈项目,现在得靠条款算细账。   中方正在评估是否推动建立中-巴-土三方技术监督机制,确保敏感技术不被转手转卖。这种机制不容易推,但必须有。   信息来源: 《印媒:中国向巴基斯坦销售50架“翼龙II”,但印度可不是亚美尼亚》——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