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机密遭泄!中国稀土还希罕吗?副总经理叛国被判重刑,网友怒了:内奸何时休? 谁说和平年代就没有战场?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资源战争中,一颗小小的稀土分子,可能比导弹还致命。 一桩有关稀土的间谍案再次敲响警钟:国家机密被出卖,买家是外企,卖家却是自己人。 据报道,某稀土集团副总经理成某与外企雇员叶某某合谋,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出卖了7项国家机密级信息,内容包括稀土储备的类别、数量、价格及投放时间。 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境外企业就能抢先囤货、压价,直接影响中国在全球稀土定价中的话语权。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出卖国家利益所得,不过区区51万美元,主要还拿去给妻女在海外生活花销。 案发后,两人分别被判处11年6个月和11年有期徒刑,舆论一片愤怒,网友直呼“内奸何时休”,并质问“值吗?” 别看稀土不稀奇,听着也不像黄金那么贵气,但它可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一架F-35战斗机要用掉近900磅稀土,核潜艇上的稀土用量更高达4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稀土,很多高精尖的武器装备就是一堆废铁。 中国的稀土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中国占了37%;全球产量的68%也出自中国;更关键的是,精炼环节几乎是中国的“独家生意”,占比92%,其中重稀土加工能力甚至高达99%。 而这一切背后的技术核心,就是串级萃取法——中国发明、掌握、优化,成本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西方国家早就盯上了这块蛋糕,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联合推出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想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实际操作中却频频受挫。 美国自家的MP Materials公司虽有矿,可80%的产出还得送到中国加工,绕不开这道坎。 印度则因为钕铁硼磁铁短缺,导致汽车厂频繁停工。说白了,脱钩谈何容易?人家根本离不开。 有依赖就有漏洞,一些境外买家不甘心被卡脖子,开始另辟蹊径,走起了“灰色通道”。 2024年起,稀土开始被混进陶瓷釉料、铁矿石中,经泰国、墨西哥等地“洗白”后出口美国。光是氧化锑,2024年通过转口的量就超过3800吨。 还有广西某企业的泰国子公司,仅半年就向美国输送了3366吨稀土产品,整整涨了27倍。 面对围追堵截,中国也不再只靠喊话。 2025年起,稀土出口全链条开始技术化管理:在江西赣州,每一份稀土工艺文件都被赋予数字身份证,走到哪、用到哪,全程可追踪。 核心设备非法拆解时,还会触发AI自毁机制,数据自动清除,防止技术外泄。 与此同时,中国升级出口管制。2025年4月起,镝、铽等7类关键稀土实施许可制;5月,对美出口的稀土磁体骤降93%。 这不是断供,是规则重塑。谁买、怎么用、用到哪,中国现在都要一一过问,彻底改变过去资源国长期被动的局面。 法律也在同步加码,7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矿产资源法》,首次将稀土纳入国家安全范畴。技术涉军的泄密,按叛国罪处理,顶格判刑10年。 同时启动“人才管控”机制,企业需上报核心技术人员名单,涉密人员护照集中管理,出境不能说走就走。 有法,有技,还要有力。中国正在推动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将中重稀土列为“不可替代资源”,并绑定“零碳稀土”国际认证。 美国则试图发展无稀土电机,代价是成本高出30%;还想搞深海开采,短期内难见成效。 在这场资源战里,没有人是旁观者。2022年至2023年,中国接连查处了近百名涉粮食、气象、稀土领域的泄密人员。 12339国家安全举报热线24小时开通,哪怕是一个矿泉水瓶藏着稀土粉末,也逃不过AI扫描仪的火眼金睛。 泄密不是小事,资源就是命脉。从一笔51万美元的肮脏交易,到一个庞大的走私网络,再到一整套国家反制体系,中国正在用技术封锁、法律铁网和全民警觉,守护稀土这枚“工业芯片”。 中国稀土,还希罕吗?当然。不是因为别国稀罕,而是因为它确确实实关乎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