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知道我写新闻综述的流程,其实还挺复杂的……我写了三年,有一套自认为很高效的方法论,但每天还是要花费2-3小时左右[无聊],因为重点不是翻译而是采编…
大致流程是早上(意大利时间)先把各大报纸的足球新闻板块看一遍,把几个知名转会记者的播客听一遍,翻一遍跟队记者的社交媒体(得有几十人,也不知道罗马为什么有那么多跟队),最后再把整理出来有价值的新闻编辑成适合阅读的中文。
我订阅了罗体、米体、时报、共和报、信使报的电子版,可以看到完整的详细报道,以前订得更多,但有些质量太差就退订了(比如晚邮报的Piacentini),罗马人报我也没订,因为网站上有免费版,只是更新很慢,有时会导致发布综述的时间很晚。
纸媒上的新闻其实都是前一天的,记者们在当天晚上就写好了,零点左右报纸封面都做出来了,所以后面的新闻也没法加进去(除非有重大突发新闻)。
这时候数字媒体的优势就出来了,迪马济奥经常在23:00-1:00更新网站(北京时间早上5:00-7:00),罗马诺/莫雷托凌晨两点还能更一期播客,更别说有了社交媒体这个东西,任何记者在任何时间都能随时发两条。
平面媒体的应对方式就是“藏”新闻,他们有一些报道并不着急发到网站上,而是藏在报纸里(不然谁买),这样大家第二天看的时候才不觉得:这些新闻怎么全在手机上刷到过?
然而这种纸媒自身的局限性也会导致很多记者放飞自我……又要让报道有人看,又不能写大家都知道的重复新闻,那就只能发散思维了…
轻微点就是加入一些自己的社论(推测),套上“可能”、“也许”、“预计”之类含糊不清的措辞,严重时甚至会把一些很浅的传闻进行夸大扩写,只听到一个名字就敢YY细节,所以记者水平的区分就在这里,不光是捕捉信息能力,更重要的是职业操守。
这也给我写综述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因为我需要去识别哪些是“明显滞后”的消息,哪些是随手乱写的东西。
各家报纸虽然都是一大早开卖,但有些新闻的定稿时间可能已经是十几个小时之前……十几个小时对某些转会肥皂剧来说都够反转三次的了。
所以我每天早上“扫一眼”各大报纸、看看有什么新闻并不难,难的是把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整理出来,再编辑翻译成一篇措辞准确的中文报道,而不是把一篇上千字的文章的归纳成十几个字,毕竟语境不同都会丢失很多语意。
其次麻烦的是听译,罗马诺和莫雷托的播客还算容易,他俩更新时间也比较固定,时长也就十分钟,而且很贴心的加了时间轴,只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就行。
但很多罗马记者的电台非常粗糙,动不动就是45-50分钟的纯音频节目,还没有内容简介和时间轴,我根本不知道某位记者在哪一刻到底说了哪些重点。
而且就像报纸一样,电台记者也喜欢在节目“藏”新闻,毕竟如果你不在电台里透露一些独家消息,那谁要听你说废话……
所以我现在已经懒得听了,一般就是看看搬运网站上有没有更新,如果有重要的情报,我再去找电台原声查证,而且这一步不能省。
因为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特别容易丢失信息或者产生误解,尤其是转会新闻,一个措辞的差异都可能让整个报道的基调不同,比如“报价XX”和“准备报价XX”就是两个概念。
搬运网站或者搬运账号也是这样的,反正像我这样有信息洁癖的人,不去查证是真不放心直接搬你们看,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假消息”,往往就是搬运/转译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不是原文本身的错误(当然原文可能使用了一些模糊的措辞)。
把纸媒新闻和播客电台全都过完一遍,大概已经是2-3小时后了,这期间数字媒体又会更新很多内容,比如记者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更新自己一大早上获取到的新消息。
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发综述的时间很不固定,很多时候我都是先把纸媒新闻整理好(意大利时间一大早,北京时间下午2点-3点左右),然后先保存,再等着数字媒体更新…
否则就可能出现我刚刚发完综述,没过多久就出现反转的前后矛盾新闻,这样看上去就很儿戏了,虽然我也经常吐槽意大利媒体,但我不希望是因为我的翻译流程不完善,才加深了读者对他们的负面印象(如果是他们自己写烂新闻就自己背锅去)。
很多体育博主每天顶着时差、不间断地去刷社交媒体,搬运各路记者的即时新闻,真的很不容易,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实打实的。举个例子,当知道某笔转会交易马上就会更新动态时,连吃饭、洗澡都得速战速决,随时查看手机提醒,才能做到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更别说牺牲睡眠了。
我这段时间比较忙,以后可能越来越忙,肯定是没有精力时刻盯着社交媒体了,所以会尽量等记者们把重要新闻都更完了再一起发(除非有突发情况),哪怕会晚一点,但可以确保新闻完整性,保证大家看到的内容就是这些媒体想表达的原意。
我所追求的就是这一点,不是我写的多好,而是我能在多大程度上打破语言壁垒,让大家就像普通意大利人一样获取这些信息。
至少目前AI还分辨不了哪条新闻是否可靠,哪个记者是混子或者骗子[皱眉],X上常年有人提问grok某些转会新闻靠不靠谱,得到的答案都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