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宣布:若自己当选国民党主席,将与北京进行政治对话,请王金平担任谈判代表,谈出和平方案,然后用这个和平方案与民进党“抗中保台”论述直球对决。他承诺,未来这个国共会谈结果一定会是白纸黑字,有没有“卖台”就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有卖台就把我打死”,任何事情都会摆在阳光下。 对蓝营支持者而言,张亚中能不能当选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国民党发展的政策论述尤其是两岸政策论述的价值,能否得到更多展现并被党内纳入。张亚中论述能力极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相当部份深蓝路线主张。 他5月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时提出4项重大改革承诺:首先,2028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必须由初选产生,一旦候选人确定,党主席交给候选人所有党权;第二,建立新制度,未来若国民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上任后自动接任党主席;若未当选,大选投票次日开启党主席改选机制。第三,为台湾创和平之路,为两岸谋福祉之利,为区域塑稳定之局,主动开启国共两党全方位正面对话,并恭请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担任谈判全权代表﹔第四,为全面监督民进党执政,设立“公义部”,恭请前“立委”邱毅承担重责。 张亚中能当选国民党主席吗?概率几乎为零。在朱立伦多次表态“一定会交棒”的情况下,张亚中此次参选国民党主席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台中市长卢秀燕。从威胁程度来看,张亚中对卢秀燕的实质威胁相对有限。首先,卢秀燕作为现任台中市长,深耕地方多年,拥有国民党地方派系、基层组织和部分党内大佬的支持。王金平已公开表态 “力挺卢秀燕参选党主席”,无法支持张亚中。此外,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媒体人赵少康等人士也倾向支持卢秀燕,而张亚中缺乏实质党公职背景、团队势力及主流派系资源,其 “未来性”与卢秀燕差距显著。 其次,张亚中代表国民党内的深蓝统派立场,而卢秀燕则被视为国民党内务实“务实派”与“本土派”的代表,中间选民更倾向卢秀燕的路线。再者,国民党主席选举由党员投票产生,张亚中虽多次参选,但始终未能撼动主流候选人,其更多扮演“鲶鱼角色”,刺激党内重视两岸论述。 换句话说,张亚中参选对党主席选举格局有议题设定价值,但因资源、路线与支持度断层,对卢秀燕的实质威胁较小。国民党高层与主流派系更倾向支持卢秀燕整合泛蓝,由卢秀燕带领全党应对2026年“九合一”选举以及2028年大选。 就具体的两岸政策主张来看,张亚中核心观点包括几个方面: 1、主张国民党与北京直接进行政治议题谈判,解决两岸根本性矛盾; 2、邀请王金平担任谈判全权代表,因王在蓝绿阵营均有一定威望,张试图以“跨党派背书”增强谈判说服力; 3、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如备忘录或基础协定”,明确两岸同属 “整个中国”,但又强调“双方互不隶属但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武力、尊重治权现状”等内容; 4、提出将台湾定位为 “全球非战和平区”,承诺不分裂中国、认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拒绝外国军事介入基地化等,试图构建法理与道德高地制约“台独” 风险。 5、依托“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框架设想,通过签署协议规范两岸互动,逐步推动融合与最终统一。 尽管张亚中强调两岸同属 “整个中国”“共同维护主权”“逐步推动融合与最终统一”,但同时强调两岸“互不隶属”,这其实是矛盾的,甚至被质疑隐含“两国论”倾向,恐怕难以获得大陆实质性回应。而且,民进党当局会强力阻挠两岸政治协商,国际社会尤其美国也会阻挡;纵使国民党推动谈判,但由于莽夫在岛内没有执政以及党内难有共识支撑,张亚中的论述要得到落实,难度非常大,没有具备“落地”路径的务实规划。 当然,若张亚中推动的论述能推动国民党内部凝聚更强“反独促统”共识,并逐步引导台湾社会讨论和平替代对抗的可行性,则其努力具备议题启蒙意义。其两岸政策主张勇气可嘉、理念系统,虽不完美,但其坚持对话与和平的努力,仍是打破两岸僵局的必要尝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