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意义就像小狗的尾巴》仁科说:意义就像小狗的尾巴,你往前走它就在后面跟着,如果你

《意义就像小狗的尾巴》

仁科说:意义就像小狗的尾巴,你往前走它就在后面跟着,如果你追寻它,就会原地绕圈圈。

前几日在窗前打八段锦,想起这次回老家是因为觉得自己能量很低,想回家跟自己呆着,养一养自己。后知后觉发现现在的“低能量”状态早已是前些年的不可及。

互联网时代,“成长”已经是个偏负面的词了,它跟“身心灵”挂钩,跟女性主义挂钩,跟口号挂钩……让这个词颇具“嘲讽”的味道。所以,我也仅限于在比较固定的关系里提到这一类词。但同时,我也无法找到另一个更能代表这些年变化的词。

我跟伙伴分享过小草的智慧,有一日我被草地上的一朵小花吸引,忍不住凑上前去,蹲下来认真欣赏它,半晌,我离开时才注意到刚才被我踩在脚下的小草已经完全塌下来贴在了地面上,我又有点抱歉的蹲在路边观察那可怜的小草,惊讶的发现那些草儿在一点点抬起来,它不是一下子完全抬起,是蓄一会儿力,抬起一点点,再蓄一会儿力,再抬起一点。那天,我被那个小小的生命震撼到。

最近借写作梳理自己时,发现好像我也在走小草一样的“路”,那些成长中的糟糕体验,拧巴痛苦的关系,内在隐秘的自我厌恶、冲突。它不是经由某个单一的因素,一次顿悟,一个新的认知,一个拥抱什么的就发生了变化的,那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

我不断的积攒心力,积攒能量,在某一个契机下,完成一次看得见的变化,循环往复。我是幸运的,总是能收获正向的反馈与支持,这足以成为我下一轮生长的养料。变化使得感受的天平慢慢倾斜,我开始收获更多好的感受:喜悦、幸福、快乐、感动、丰盛。坏的感受再慢慢减少:愤怒、嫉妒、委屈、冲突。我的心越来越少的偏离,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它,我不再需要专门花费力气去安置它。

近几日观察自己的生活,每日睁开眼睛,拉开窗帘,光照都会使得自己眯一下眼睛,打着赤脚去厨房倒一杯水,夏天真的不大好过,每天早上的第一杯水喝的都有些急促,我能感受到身体对这杯水的渴望与等待。然后惺忪的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等待九点的读书,我喜欢朗读,朗读总是能更好的调动注意力,而且我享受朗读把自己的身心唤醒的感觉,一点一点直到充满能量。我是读书后才开始洗漱和早餐的,我暂时无法起更早。社区的早餐六点多开始卖,很便宜,但我只赶上过一次,我的时间只允许我去门口的包子铺买俩素菜包子吃,或者我干脆就不下楼,俩荷包蛋一根玉米就解决了。我一向偏爱辛辣的,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近一年开始喜欢上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且很明显身体对调味剂过多的食物会自然产生排斥,试了很多次,就是会不舒服。或许身体也在恢复本就如实如是的敏锐与觉知。大脑的愚钝会蒙蔽身体,大脑的清明也会擦亮身体,回到身体回到感受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这需要一些机缘。

最近用文字的方式追问自己,这帮助我穿透了一些自创的虚假,比如“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

我发现实际上,我认认真真地生活,脚踏实地地行走,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困境,获得了丰盛的生命体验。

而那个“理想的我”,依附在一个苛责的声音里,随手拾起各类概念跟语言,无时无刻不再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而攻击那个“现实体验的我”。说“你是错的”“你不该快乐,你做的远远不够”“与那些厉害的人比起来,你什么也不是”“你糟糕透了”……它轻而易举的评判,掷地有声的指责,而实际上它生于虚无,毫无重量。

我想它之所以这么强大,替代我的意识,支配我的行动这么多年,是我用一个又一个的念头与欲望喂养出来的。我习惯性忽略内在真实的声音,急不可耐的赶路追逐外部世界的认可。我在冲突中一次又一次协助欲望胜出,“真实”一再妥协,然后迷失在虚假的绚烂中。可是假的东西再庞大,也会在被识别出的那一刻烟消云散。我收回那些被欲望驯养的我。

今天随手翻《悉达多》,发现某处自己做的笔记,写了一行字:我们存在于真理中,所以我们不必去追求真理,只需要识别真理。这句话我忘记了,常常忘记是很好的事情,今日醒来便忘记昨日醒来如何与这个世界交互,因为今日的感受是新的,阳光还是会刺一下眼睛,但也是今天的太阳,仔细看,云跟昨天也是不一样的,地板的温度也有差别。觉察到这些变化令我幸福,新是藏在当时当刻的丰盛。

如果说过去还有一些价值,那就是一把尺子,清晰的标注出我生命的刻度,我只需要看向自己,就了然于胸。而不是拿着别人的尺子评判自己的人生,这很荒唐。

十多天没有出过小区,我庆幸我的世界不需要人声鼎沸,我思考,记录,读书,咨询,就着满屋子百合花的味道醒来,伴随夏日夜晚的蝉鸣睡去,一切生动而安静。

随意的记录,真好,我又度过了美好而又幸福的一天。

———半山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