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篇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在职场上受排挤? 张远收拾东西时,办公区静得能听见文件夹摩擦的声响。这个入职三年的技术骨干,最终还是主动提交了离职报告——他的工位被安排在茶水间对面的角落,部门聚餐永远没人通知,连项目组开会,他都是最后一个通过群消息得知的。 其实张远能力不差,甚至能独立啃下最难的代码块。但同事们提起他,总绕不开几个词:“太独”“像座冰山”。 有次新来的实习生怯生生问他代码逻辑,他头也没抬:“自己看文档,写了三次还不会?”实习生红着眼圈走了,后来整个新人组都绕着他走。项目组庆功宴上,大家聊得热络,他独自坐在角落玩手机,有人拉他加入话题,他摆摆手:“没意思。”久而久之,没人再碰这个钉子。 比“独行侠”更让人心生隔阂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王婷曾是市场部的“话题中心”,但不是什么好话。她总在开会时抢话,把别人的创意改几个词就说成自己的;合作项目出了问题,她第一时间在群里甩锅:“我早就提醒过风险,是XX没重视。”有次团队拿下大单子,她单独找领导汇报时,绝口不提同事们熬了三个通宵的付出。后来大家默契地把她排除在核心工作外,重要信息宁愿私下传,也不放进她能看到的共享文件夹。 还有种人,像个“移动的负面情绪垃圾桶”。李伟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工位叹气:“又要加班,这破班谁爱上谁上。”同事分享好消息,他必泼冷水:“涨工资?别高兴太早,肯定要加工作量。”久而久之,大家见了他就自动切换成“静音模式”——没人愿意自己的工作热情,被日复一日的抱怨消磨殆尽。 最微妙的是那些“拎不清边界”的人。赵姐总爱打听别人的工资,午休时追着问:“你这个月绩效拿了多少?我猜至少比小王高吧?”她还热衷传播办公室八卦,添油加醋说谁和领导走得近,谁背后说人坏话。起初有人凑趣,后来发现自己的话也被她添改后传出去,便渐渐躲着她走——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议论的主角。 其实职场排挤,往往不是突然的针对,而是无数次“微小的不适”累积的结果:是拒绝协作的冷漠,是抢占功劳的自私,是传播负能量的消耗,是越界打探的冒犯。这些行为像一层又一层的墙,把自己和周围人隔离开来。 真正受欢迎的人,未必是能力最顶尖的,却一定是让人觉得“相处舒服”的:懂得分享功劳,也愿意分担责任;会保持距离,也能适时提供帮助;不传递负面情绪,也不参与无意义的纷争。就像齿轮与齿轮的咬合,不必完全相同,却能彼此适配,一起推动机器运转。 毕竟职场是场漫长的协作,没人愿意和一个“自带摩擦”的人同行太久。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在职场上受排挤?
猜你喜欢
你以后上班的地方
2025-08-07
校园活动君
办公室这么称呼,老板会疯掉吧
2025-08-06
搞笑国舅
第二十一篇听到新来的领导背后贬低自己怎么办?周明在茶水间门口顿住脚时,手
2025-08-07
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