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浙江一对年轻夫妻因生意繁忙,将年仅6岁女儿,送给陕西一农民家寄养,直到6年后才将女孩重新接回,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女孩长大后一直瞒着亲生父母在寻找养父母报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春天,浙江舟山一对年轻夫妻带着6岁的女儿朱雨婷,坐了两天车来到陕西商洛市沙河子镇的一户农家。 他们做的是煤炭生意,那几年行情起起伏伏,家里三个孩子,一边要跑生意,一边照顾孩子,实在顾不过来,听熟人介绍,这家农户姓鱼,夫妻俩都是本分人,没孩子,愿意照顾一个女孩。 朱雨婷当时穿着毛衣外套,背着一个小书包,坐在车后排看着窗外的山路发呆,鱼录庆夫妻住的是三间土坯房,门前是一棵槐树,院里鸡鸭成群,那天太阳很好,鱼录庆早早扫了院子,白淑云在厨房里煮鸡蛋。 夫妻俩站在门口,看着车停下来,有些紧张,也有些高兴,舟山夫妻把孩子领进院子,留下一些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说了几句客气话就匆匆离开。 朱雨婷拉着车门哭,不肯撒手,鱼录庆抱起她,白淑云递过糖块,一路哄着才算安稳下来,头几天,朱雨婷总是做噩梦,夜里哭醒。 白淑云整宿没合眼,抱着她坐在炕头,轻轻拍着她的背,鱼录庆早上去地里前,总要煮好粥和鸡蛋放在灶上。 朱雨婷上小学的时候,穿的是村里唯一一双像样的棉鞋,是鱼录庆用废旧棉花一层层缝出来的,她成绩好,老师常夸她伶俐,鱼录庆听了高兴,回家种地也有劲了。 有一回,朱雨婷跟养父说,同桌有台复读机,可以听英语,鱼录庆没说什么,第二天去了附近的煤矿,连续干了三天重活,回来时咳得满脸通红,手里提着一个包装简单的机器,朱雨婷接过来,眼圈红了,小心地把它放进书包。 农闲的时候,三口人会一起去镇上赶集,鱼录庆把雨婷抱上马车,白淑云提着篮子,沿街挑菜买布,赶回家的路上,朱雨婷常常靠在白淑云肩头睡着。 回到家,白淑云就把她抱进屋,盖好被子再去烧水做饭,六年里,鱼家从没让孩子饿过一顿饭,也没让她挨过一次打骂。 2006年秋天的一天,一辆小轿车开进村口,车上的人是朱雨婷的亲生父母,他们在外头做生意赚了钱,房子换了新的,两个小的也大了,决定把女儿接回去。 鱼录庆正在地里干活,白淑云见车进院,整个人僵在门口,朱雨婷刚从学校回来,书包还没放下,就被拉进屋里换衣服。 白淑云拉着孩子的手不肯松,嘴里哼哼唧唧,朱雨婷站在院子里哭了半天,最后还是被塞进了车里,车开走的时候,白淑云追了几步,站在路中央愣了很久。 回到舟山,朱雨婷住进了楼房,房间里有新的床、书桌和洋娃娃,吃的穿的都比山里好,可她不习惯,总是梦见陕西的土房子,梦见养母喊她吃饭。 她问过生父母鱼家的情况,对方总是轻描淡写,她写过几封信,没寄出去;偷偷在电话本上查过村名,打了几次电话也没接通。 上大学后,朱雨婷开始用网络查地图,用模糊的记忆回想养父家的模样,她记得院子有槐树,记得灶台靠西墙,记得屋后是山坡。 毕业那年,她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写了她记得的一切,帖子转发很快,几天后就有人留言,说附近确实有一户叫鱼录庆的老汉,住的地方和她写的很像。 朱雨婷立刻请了假,坐车进山,村子换了新名,路也修了,房子塌了一半,她推开院门,鱼录庆正在院里晒玉米,她喊了一声“爸”,老人手里的簸箕一下掉在地上。 朱雨婷跑过去抱住他,半天说不出话来,鱼录庆带她进屋,从枕头下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是小学的奖状、断了线的红头绳,还有十几封没寄出去的信封。 白淑云已经不在了,去世前拉着鱼录庆的手,说自己还没给闺女穿上做的新棉袄,朱雨婷跪在她的坟前,烧了一摞纸钱,风把烟吹进眼睛,她一边擦一边磕头,嘴里什么也没说。 2018年春节前,朱雨婷把鱼录庆接到了商洛城里,在小区租了房,买了新棉被,鱼录庆说什么也不想离开老屋,最后朱雨婷承诺每年清明回来上坟,他才点头。 那年除夕,朱雨婷包了韭菜鸡蛋馅饺子,电视里放着春晚,鱼录庆看着看着眼圈红了,说自己这辈子值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广网——女孩被送养偏远山村6年后接走 千里寻亲欲报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