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真傻,竟然骑自行车打仗!”1942年,英军在行军途中,发现一队日军骑着自行车冲锋而来。英军嘲笑他们不自量力,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那年年初的东南亚丛林里,一场让人大跌眼镜的较量正在上演,英军士兵举着望远镜瞧见远处尘土飞扬,等看清来的是骑着自行车的日本兵,差点没笑出声。
这帮东洋人居然用老百姓赶集的工具来打仗,真是穷得连摩托车都配不起了。
可没过几分钟,这些英国佬就笑不出来了,叮铃哐啷的自行车轮碾过石子路,车头焊着的轻机枪喷着火舌,橡胶轮胎早被拆得精光,铁轱辘在石头上蹦出火星子,远远听着活像坦克履带的动静。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那个叫山下奉文的日本军官说起,这人在东京陆军大学念书时就是个死脑筋,成天抱着德国军事理论当圣经。
珍珠港事件前半年,他专门跑柏林找古德里安取经,盯着人家装甲部队的闪电战看得眼珠子发亮。
可回到东南亚一看傻眼了,马来半岛那破路别说坦克,骡子走都得打滑,正犯愁时,他瞅见当地老百姓骑着自行车在泥巴路上窜得飞快,脑门一拍:这不就是现成的机动部队嘛!
山下立马从泰国搞来一万多辆自行车,把车胎全换成铁皮圈,士兵们刚开始还抱怨硌屁股,可骑着骑着发现好处了:丛林小道随便钻,遇到陡坡扛着车就能翻山。
更绝的是他们在车把上焊了支架,架着歪把子机枪边骑边扫射,活脱脱一群长了铁腿的蚂蚱,英国人哪见过这阵仗,还当是东南亚土著闹暴动呢。
要说英国人在新加坡修了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防御工事,觉得靠着海峡天险能守个三年五载。
哪知道山下这伙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大晚上推着自行车从红树林里摸上岸,守军听见动静还当是野猪群,等探照灯打过去,只见车轱辘反着冷光,叮铃咣当冲过来上千号人。
最损的是日本兵把空汽油桶绑在车后座上,夜里推着走发出轰隆隆的动静,守军吓得直喊"坦克来了",连抵抗的勇气都没了。
这些自行车兵打起仗来比泥鳅还滑头,碰上英军阵地就散成十几股,从四面八方绕着圈打冷枪。
英国人调来重炮准备轰,结果炮弹还没出膛,人家早骑到两里地外了。
有个英军连长在日记里写:"我们像在跟会飞的蚂蚁打仗,看得见抓不着,追上去又怕踩陷阱。"
后来盟军缴获的日军作战手册里还真有这么条:每辆自行车必须配发三斤图钉,专门撒在撤退路线上扎追兵的轮胎。
最让英国人丢脸的是新加坡投降那出,山下带着五万多人,愣是把八万英联邦军队逼得举白旗。
投降仪式上,英国将军白思华还梗着脖子问:"你们到底藏了多少坦克?"山下指着门外那排叮当作响的自行车,差点没把白思华气背过去。
这事儿后来成了国际笑话,丘吉尔在议会里拍桌子骂街,说这是"大英帝国陆军史上最丢人的一页"。
不过要说山下奉文全靠自行车打天下也不全对,这厮确实把闪电战那套玩明白了,专门挑雨季动手。
英军的卡车陷在泥潭里动弹不得,他的自行车队却能在烂泥路上蹦跶,更缺德的是他让工兵在自行车后架绑上木板,遇到小河直接铺成临时桥。
有次夜袭英军补给站,二百多辆自行车搭成的浮桥,愣是让一个大队的日军淌过了五米宽的小河。
战后清算时,美国大兵在马尼拉战俘营里见过这些"铁轮战车",有个战地记者描述:"那些自行车 早没了车座,铁架子弯得跟麻花似的,车把上全是弹孔,真不知道日本人怎么骑着它们打完整个战役的。"
山下奉文上绞架前倒是说了句实话:"给我汽油坦克当然好,可当时除了自行车,实在没别的法子让部队跑得比英国人快。"
要说这事儿给后人什么教训,大概就是打仗不能光看装备多精良,英国人那会可是端着斯登冲锋枪,坐着布伦机枪车,结果愣是让骑自行车的给收拾了。
后来越南战争时,胡志明小道上的自行车运输队能扛三百斤物资,据说就是跟日本人学的这手,看来这铁轱辘的学问,还真不比坦克履带来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