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访华障碍将被消除,莫迪下月会赶来中国,给特朗普上眼药,同时亲眼看看解放军的实力?

访华障碍将被消除,莫迪下月会赶来中国,给特朗普上眼药,同时亲眼看看解放军的实力?   随着印度外长苏杰生、国安顾问多瓦尔等人相继访华,海外学者开始呼吁莫迪抓住9月3日中国阅兵的契机来华,既参加上合组织会议,又能通过俄罗斯的斡旋缓和中印矛盾。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莫迪下月访华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但9.3阅兵的观礼台大概率不会出现他的身影。   莫迪访华的风声最早从印度媒体传出。《今日印度》等多家印媒8月6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这将是他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也是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的首次高层互动。消息人士透露,莫迪此行的背景颇为复杂:一方面,印度近期密集释放对华友好信号,包括恢复对华旅游签证、加快直航航班恢复等;另一方面,美国正以加征关税施压印度,要求其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   莫迪访华的核心障碍集中在政治象征意义和国际站队风险上。首先,9月3日是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日子,普京已确认出席阅兵式。   若莫迪选择在此时访华并参与相关活动,可能被解读为对中国在二战中贡献的认可,这与印度国内长期以来的历史叙事存在冲突。其次,莫迪若与中俄领导人并肩出席公开场合,必然引发美国不满。   特朗普政府近期已多次警告印度,称其与俄罗斯的合作将影响美印关系。更关键的是,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莫迪的政治根基建立在煽动民族主义之上,而二战期间印度部分势力曾与日本合作,这一历史包袱让莫迪在涉及反法西斯纪念活动时尤为谨慎。   不过,印度国内的经济压力正迫使莫迪调整策略。美国自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叠加此前的25%国别关税,印度商品面临的税率已高达50%。   这对印度的化工、纺织、汽车零部件等关键出口行业造成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2025年上半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42%。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成为印度对冲美国压力的关键选项。据印媒报道,莫迪此行可能寻求中方在稀土供应、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让步,以缓解国内产业危机。   中印关系的回暖迹象为莫迪访华提供了现实基础。2025年以来,双方高层互动频繁:6月印度防长辛格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7月外长苏杰生访华并与王毅会谈,双方同意“避免分歧演化为争端”。   印度还单方面宣布恢复对华旅游签证,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这些动作被外界视为莫迪访华的铺垫。此外,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管控取得进展,2024年10月双方达成协议,同意逐步减少实控线附近的驻军规模。尽管彻底解决边界争端仍需时日,但局势的缓和为高层互访创造了条件。   莫迪访华的战略意图呈现多重维度。其一,借助上合组织平台展示外交灵活性。上合组织是中印俄三方互动的重要机制,莫迪若在峰会期间与普京会面,可能形成中俄印协调立场的局面,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成挑战。   其二,争取实际经济利益。印度汽车业因中国稀土管制面临停产风险,莫迪此行可能提出解除59款中国APP禁令、降低对华商品关税等条件,以换取中方在稀土出口上的松动。   其三,为2026年大选铺路。若能通过访华争取到投资项目或关税优惠,莫迪可巩固国内支持率,尤其是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从行程安排看,莫迪刻意避开了9.3阅兵的敏感节点。他计划在8月31日抵达天津,9月1日参加完上合峰会后即离开,行程仅持续两天。这种安排既避免了直接参与反法西斯纪念活动,又能通过多边场合与中方展开对话。   印度媒体分析称,莫迪的策略是“以合作促平衡”——通过经济合作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同时在政治象征层面保持距离,避免彻底激怒美国。   国际社会对莫迪访华的反应呈现分化态势。俄罗斯对中印互动持开放态度,克里姆林宫表示乐见印度在多极化世界中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则通过外交渠道向印度施压,要求其在中俄之间选边站。   东南亚国家则密切关注中印关系走向,担心两国对抗加剧地区紧张。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国内反对党对莫迪的外交政策提出质疑,称其“在中美之间玩火”,可能损害印度的战略自主。   莫迪访华的最终成行将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对中国而言,这是推动中印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机遇,可通过经贸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为边界谈判创造有利氛围。   对印度而言,这是一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外交赌博:若能在不触碰政治红线的前提下获得实际利益,莫迪的政治资本将大幅提升;反之,若因战略误判导致与美俄关系同时恶化,印度将陷入更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