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6岁的诗人艾青,爱上了韦嫈。为了留住韦嫈,他竟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

古今漫谈 2025-08-08 13:57:04

1936年,26岁的诗人艾青,爱上了韦嫈。为了留住韦嫈,他竟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请求韦嫈不要离开他,而后更是跑到湖边大喊:“如果你走了,我也不想活了!”

这位以《大堰河,我的保姆》闻名诗坛的才子,在创作上展现细腻深沉的情怀,却在现实中演绎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当时二十六岁的艾青正在中学任教,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学生韦嫈。

这个笑容甜美的姑娘不仅成绩优异,还擅长琴棋书画,成为校园里备受瞩目的存在。

命运在1939年让两人在桂林重逢,此时的艾青已离开教职投身文学创作,韦嫈因家庭变故进入陆军医院担任救护员。

久别重逢的师生抛开身份束缚,在湖边散步时逐渐萌生情愫,当得知韦嫈即将远行的消息,艾青以激烈方式挽留——跪地恳求未果后冲向湖边以死相逼。

这种极端举动最终打动韦嫈,两人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艾青当时已有原配妻子张竹茹,且对方正身怀六甲。

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记载,艾青在韦嫈出现前已对包办婚姻产生不满。

当韦嫈接受求婚后,艾青选择在张竹茹分娩后立即办理离婚手续,这个决定在当时引发诸多非议。

文史学者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指出,这种行为反映了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困境。

新婚初期,艾青对韦嫈表现出强烈占有欲,他严格控制妻子的社交活动,连日常出行都要详细报备。

这种压抑的生活持续到1955年,时年四十五岁的艾青在办公室邂逅二十三岁的打字员高瑛,年轻活泼的高瑛让诗人重燃激情,他频繁借工作之便接近对方,甚至在妻子眼皮底下传递情书。

韦嫈发现端倪后,艾青索性摊牌要求离婚,这段维持十六年的婚姻最终破裂。

文学评论家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提到,艾青的婚变事件在当时文化界引起轩然大波。

1956年生日宴会上,艾青公然携高瑛出席,此举被视作对传统道德的公然挑战。

更令人惊讶的是,高瑛当时尚未解除原有婚约,这段关系持续期间,艾青创作量锐减,直到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才重新投入诗歌创作。

纵观艾青的三段感情,每次转折都伴随着创作状态的变化。

与张竹茹婚姻期间写出成名作《大堰河》,追求韦嫈时正值抗战诗歌高产期,而与高瑛的恋情则伴随着创作低谷。

中央文史研究馆的档案显示,组织上曾多次约谈艾青,劝其注意个人生活影响,但收效甚微。

两位前妻的后续命运同样令人唏嘘,张竹茹离婚后带着幼儿返回老家,终身未再嫁人。

韦嫈离婚后投身教育事业,将四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撰写回忆录披露婚姻细节。

高瑛陪伴艾青度过特殊时期,两人相守直至诗人离世。

这些女性的人生轨迹,无声诉说着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沉浮。

时至今日,文学界对艾青的评价仍存在分歧,中国作家协会在纪念诗人诞辰百年时,既肯定其文学成就,也指出感情生活的争议性。

正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中所述,艺术家的私德与公德之辨,始终是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平衡的难题。

艾青留下的不仅是充满力量的诗歌文本,还有供后人深思的情感启示录。

这段跨越二十年的情感历程,从包办婚姻的挣脱到自由恋爱的放纵,从传统伦理的挑战到时代洪流的裹挟,艾青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比诗歌更复杂的现实篇章。

那些爱恨纠葛中的每个选择,既是个人性格使然,也深深烙刻着时代印记,成为观察中国现代文人精神图谱的重要切片。

0 阅读:0
古今漫谈

古今漫谈

解锁无限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