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乌军自制“无人航母”突袭克里米亚,俄军措手不及陷入防空盲区 老实说,要是十年前

乌军自制“无人航母”突袭克里米亚,俄军措手不及陷入防空盲区 老实说,要是十年前谁跟我说未来战争会被几艘破船和一堆航模打得头破血流,我第一个笑出来。 但现在不敢笑了,因为乌克兰人真干了,而且真打穿了俄军在克里米亚最自信的一道墙。 说“无人航母”不夸张,这玩意儿不是造出来唬人的,而是实打实进了战场、开了火、干出战果的东西。 事情咋回事? 很简单。乌克兰整了一批无人快艇,海上慢悠悠地漂,外形看着跟渔船差不多,不起眼。但一靠近目标区域,啪一下从肚子里喷出一群FPV无人机,低空贴海,直接怼俄军雷达、防空阵地、突击艇,全是实打实的命门。 一票打下来,俄军沿海的1L119雷达、Podlyot-K1低空预警系统,还有一艘02510型高速艇,全中招。铠甲-S1是发了拦截导弹的,但说白了,那场面根本像极了拿猎枪打蚊子——打不着,还费劲。 这不是科技的胜利,是认知的反转。 乌克兰:我没制空权,但你也别睡得太安稳 克里米亚对俄军来说啥地位不用多说,战略后院,黑海眼珠子。但现在这个眼珠子被人用几百美元的“破玩意儿”戳了个窟窿。 这才是关键。乌克兰不是赢在技术,而是赢在敢想、敢干、不怕亏。 你导弹打我城市,我拿航模炸你雷达;你布密集阵地,我从水下送蜂群。乌军压根没打算和俄军硬钢制空火力,而是专挑你看不见、打不着、拦不住的地方下手。 这不叫投机,这叫战场智慧。 他们把“制空权”这个传统概念彻底拆了:你管空,我用水送空;你雷达全开,我低空贴海;你怕炸弹贵,我就拿几百块一架的小破玩意儿把你耗死。 你别说,这路子真行得通。 俄军:手里拿的是大刀,结果被人用牙签戳出血 我可以理解俄军为啥会被搞得这么狼狈。老毛子一贯打法是啥?火力堆、阵地战、纵深防御。整套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抗美军、抗高精尖,结果突然来了个对手,不讲规矩,破罐子破摔玩起蚂蚁搬家,你还真没辙。 雷达防线看着密不透风,结果根本就没料到敌人不是飞来,是漂来的。 铠甲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它再牛也不是打蚊子的。你一个FPV从海面溜过去,它小、快、低、绕,你能怎么着?而且你拦一架亏一发导弹,拦十架亏十发,最后你不是被打败,是被掏空。 这就是“高科技败给低成本”的现场教学。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俄军要真不调整思路,哪怕你导弹库再满,阵地再硬,也架不住别人天天拿牙签捅你肋骨。捅多了,一样塌。 战争变了,不是技术变,而是想法彻底变了 这仗已经不是比谁家装备厚重,而是比谁更快能组装起一套“打穿系统”的轻型打法。 无人艇加FPV,这玩意儿谁想得到?以前大家想的都是一条打击链:卫星-指挥-导弹-目标。现在乌军告诉你:哥几个扎堆儿,带着电池包和螺旋桨也能干你高价值资产。 所以这不是无人航母本身有多牛,是背后的逻辑翻天了。现在的作战单位不是航母舰队,而是一个程序员加一台3D打印机加几个小青年,能把你防空系统点爆。 留个话,中国要不要学? 有人看了笑,说我们不需要学这种“土办法”,我们有航母、有东风、有反导系统。 兄弟,那是和平年代的自信,不是极限状态下的答案。 现在这场俄乌仗,最值得看不是哪边赢哪边输,而是哪个国家能在战术体系上自我革命。乌克兰这套打法,今天用来突袭雷达,明天也能换到别的战场、别的节点上。关键是:低成本、高机动、链条短、容错高。 你拦不住,就只能干瞪眼。 讲真,我不觉得这就是未来战争的全部模样,但它一定是未来战争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令人难受的那一部分——你知道它不贵、不大、不快,但你还真拿它没办法。 乌军这波“无人航母”,打的不是俄军的脸,而是全球所有还停留在“大块头才有战力”幻想里的军队一记重拳。 谁再不改,就等着被小船载着的小飞机给翻了局。 参考文献: 无人船载无人机,乌称用FPV袭击克里米亚俄军目标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