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洪森终于怂了。根据新华社曼谷8月4日的消息,当天上午泰国军队无视柬埔寨军方的强烈

洪森终于怂了。根据新华社曼谷8月4日的消息,当天上午泰国军队无视柬埔寨军方的强烈反对,堂而皇之地进入所谓“柬方领土”并布设铁丝网,而柬埔寨军队却罕见地没有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两国边界纠纷由来已久,根植于殖民时代遗留的划界问题。早在1907年,法国与暹罗签订条约,划定部分边界线,但这些线条模糊,围绕古迹周边土地归属引发持续争议。

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柏威夏寺属于柬埔寨所有,却未明确周边4.6平方公里区域,导致双方反复摩擦。从2008年至2011年,类似争端曾引发多次武装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和数万人流离失所。这种历史积怨像一根刺,随时可能引发新伤口。

进入2025年,紧张局势逐步升级。2月13日,泰国士兵阻止柬埔寨游客在Ta Muen Thom寺唱国歌,点燃导火索。5月28日,Chong Bok关口爆发枪战,一名柬埔寨士兵丧生,这是年内首起致命事件。

6月,争端扩展到贸易领域,柬埔寨暂停泰国水果进口,泰国则加强边境管制,影响赌场旅游连接。7月24日,冲突达到高潮,泰国指责柬埔寨先开火,继而出动F-16战机轰炸柬埔寨阵地,摧毁指挥所,并伴随炮击,造成平民区损坏和数千人疏散。

柬埔寨方面报告至少38人死亡,30万人流离。泰国军方称这是回应入侵,柬埔寨则称泰国挑衅。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而是长期领土主张碰撞的结果。泰国视部分区域为己有,基于历史地图;柬埔寨坚持国际法院判决,强调主权完整。

军事力量对比加剧不平衡,泰国2025年军费达70亿美元,军队规模36万人,装备先进坦克和战机;柬埔寨军费仅6.5亿美元,军队9万人,多为老式武器,无空中力量。

一旦边境关闭,每天损失达200万美元,企业苦不堪言。国际因素进一步复杂化,中国和东盟推动调解,7月底前举行三方会晤,呼吁停火。

国内政治变动影响决策,洪森儿子洪玛奈刚接任首相,政权过渡期需维持稳定,避免外部冲突引发内部动荡。泰国方面,首相佩通坦因“录音门”事件停职,强硬派掌权,推动边境行动。这些层层因素交织,形成冲突升级的背景。

8月4日上午,泰国军队在无视柬埔寨军方抗议的情况下,进入An Ses关口区域,该地位于柏威夏省,柬埔寨视之为本国领土。泰国部队伴随重型机械,如挖掘机,推进布设铁丝网,形成一道屏障,长度约500米,阻断原有通道。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指责此举违反停火协议,泰国则称该区域为其控制,旨在加强边境安全。

整个过程持续数小时,泰国士兵逐步展开铁丝卷,固定桩柱,完成围栏设置。柬埔寨部队虽通过扩音器和无线电表达强烈反对,但严格遵守指令,未采取任何军事反制,仅维持防御姿态,记录现场情况。

事件发生于7月28日停火后不久,凸显协议脆弱性。泰国军方报告称行动旨在防止非法越境,柬埔寨则称入侵深度达数百米,伴随机械扰动地表。国际观察员此前于7月30日视察该地,标记临时界线,但泰国行动无视这些标记。

军事差距在此显露无疑,泰国部队协调有序,利用地形优势推进;柬埔寨装备落后,选择克制以避免升级。经济考量制约回应,边境贸易中断已造成损失,全面对抗将放大影响。政治层面,洪玛奈政府刚上台,优先稳定,避免冲突波及国内反对势力。

泰国国内,强硬派主导,推动此类行动以巩固支持。国际压力也起到作用,中国于8月1日主持会晤,推动和平,东盟呼吁合作。柬埔寨虽抗议,却未诉诸武力,显示权衡利弊后的决定。泰国完成布设后,部分撤离,留下哨兵监控。柬埔寨随后要求拆除围栏,通过外交渠道施压。

此事件并非首次,类似2008年冲突中,泰国也曾建障,但最终经法院干预解决。此次行动加剧互信缺失,泰国视之为维护权益,柬埔寨视为挑衅。停火协议虽存在,但执行挑战大,需多方协调。洪森过去在边境问题上态度坚定,如7月24日冲突中公开指责泰国先动手,此次克制引发外界解读为战略调整。综合军事、经济、政治因素,这种非对抗回应体现现实考量,避免更大损失。

事件后,外交努力迅速跟进。8月5日,马来西亚主持双边会谈,代表交换地图,讨论界线,但未达突破。部队开始渐进撤离,拆除临时营地。8月6日,部分关口重开,允许贸易恢复,村民返回家园。国际观察员抵达,巡查围栏位置,报告提交东盟。

8月7日,双方同意联合巡逻,建立指导方针,强化停火,并允许ASEAN观察员监督。中国调解作用突出,推动信任重建。柬埔寨围栏被拆除,机械撤出,避免进一步摩擦。

洪森警告泰国勿再侵略,洪玛奈呼吁联合国关注,但整体趋向缓和。冲突虽暂止,根源未除,未来需持续谈判。柬埔寨选择隐忍,换取时间寻求国际支持,泰国强硬姿态也面临国内压力。最终,事件以外交化解告一段落,体现实力与策略的博弈。

这场边境风波,洪森的退让是怂了还是智慧?国际政治中,隐忍往往藏着转机。你如何看待两国未来?欢迎留言分享观点,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