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今日,肥料新质生产力大会在合肥揭幕!院士专家携手头部企业,力推产业转型

8月8日,以“擘画‘十五五’,主攻‘双提升’”为主题的第四届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肥料新质生产力大会在安徽合肥盛大召开。论坛特别邀请到四位院士,以及农业农村部门、安徽农业大学和多家肥料行业龙头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界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现代农业背景下发展肥料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路径,擘画“十五五”肥料行业绿色发展蓝图,携手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在致辞中指出,肥料作为粮食的“粮食”,其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色,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本次大会汇聚行业顶尖智慧,共同探索肥料行业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农业单产和品质“双提升”,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为“十五五”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亚在致辞中表示,六国化工始终秉持“服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六国化工将重点突出扩链强链补链,围绕农资农业与生物工程一体化、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个核心板块,把公司打造成绿色、环保、智能、高效的一流化工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以《创新植物营养理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作线上报告。张福锁表示,其团队启动了绿色梦想“121”行动,在全国启动了“3+N”的区域开展绿色吨半粮创建工程,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阐述了新质生产力下肥料产业的发展重点。他指出,针对当前耕地高强度利用、化肥过量施用和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要实现的发展目标是作物高效、土壤持续、肥料绿色、环境友好。未来应从营养遗传、养分循环、新型肥料和高效施肥4个方面实现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介绍了植物免疫剂的机理和创新应用。他指出,病毒病作为危害大且防治难的重大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行业需要推进绿色免疫诱抗剂全程植保技术创新和体系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以《大豆油料提质固氮生物耦合绿色增产新途径》为题作报告。针对黄曲霉毒素污染,他提出土壤源头阻控黄曲霉与结瘤固氮耦合提质增产的设想,研发了ARC微生物菌剂,并开发出了一项创新的ARC生物耦合技术。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农科公司副总经理毛晨鹏表示,当前,磷复肥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企业要想破局,必须要走出一条技术引领、服务驱动、价值创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他以祥云股份开发推广健康肥料的实践为例,介绍了祥云股份从单一产品制造商走向资源整合者、产品方案提供者的转型升级路径。

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成虎表示,茂施自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无溶剂生物基控释肥领域,现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控释肥企业。近几年来,茂施结合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全生物基膜材料,生物质含量突破性提高至85%左右。

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贾雪波介绍了金旺智能以“AI大装备+AI大系统+AI大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农化制剂无人化生产。目前,金旺智能已为超100家农化企业打造智能化工厂,市场占有率达45%。未来,金旺智能将继续助力行业实现生产无人化,成为农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在圆桌对话环节,论坛邀请了中化化肥、贵州磷化集团、华昌化工、中盐红四方肥业、三宁化工、拉多美、史丹利7家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向‘新’而行,‘质’胜未来”主题,就公司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以及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交流。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主办,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资导报》承办,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浙江晨旺包装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论坛开幕式环节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总经理张健秋主持,报告环节分别由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操海群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祥为教授,《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农资导报》常务副总编辑蒋善军,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云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