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东极岛是一部颇具意义的电影,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节点,属于精准命中时代脉络了。
因为这是一部拯救主题的电影,而且提前把反思和反战的因素拉满了
这个故事特别巧,首先,他是一个拯救的故事,浙江东极岛渔民救援英国士兵,特别大爱无疆,特别人道主义,没有煽动仇恨,全是人文精神。
其次,他救的还是英国士兵,那这场行动便上升到了国际救援,特别开放包容,直接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主题。
所以这个故事特别适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个主题下描述于,东方能看懂,西方也能看懂,而且讲的是救人,你挑不出刺来。在当下这个国际环境,这一点可能尤为重要。
许多人觉得美国搞贸易战脱钩,所以我们也没必要提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事,我觉得恰恰相反,欧美越是搞冷战铁幕,我们越是要宣传当年反法西斯的故事,让大家知道,脱钩不仅仅是对当下国际秩序的背离,也是对曾经他们自己的背叛。
你的先人曾经和日军浴血奋战,这才有了当今的和平和秩序,你现在为了眼前利益忘记历史,究竟谁对谁错呢?
所以对面越是不想提,你越要多宣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此外,从电影层面来说,过去很多电影,往往着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内部分,也就是抗日战争主题,但对于如何描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何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笔墨并不多。一方面是历史资料相对冷门,且涉及多国史料比较复杂,另一方面是多线叙述下故事容易零碎化。
相比之下,好莱坞在这块特别有经验,比如珍珠港,主线故事讲完,引出杜立特轰炸东京的剧情,轰炸完东京,迫降在中国衢州,然后在中国游击队帮助下逃出生天,一个故事一下串联起整个太平洋战场。
而东极岛渔民救英国士兵这个故事,他好就好在参与方特别多,他不是三方参与,而是四方参与。
中国,日本,英国,美国,太平洋战场上的各方包圆了。
是的,许多人忽视了美国,实际上这个故事里,美国起了不小的作用。
因为是它的鱼雷命中船体开启了故事,之后也是因为它在边上围观,日军才有所顾忌。
没有这个目击者,日军原本是打算对英军和中国渔民杀人灭口的。
这里又引出一个沉重的话题
那就是一直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战牺牲是被国际社会低估的,影片里展现的很明显
日军少尉在听到上级宣布灭口英军之后特意看了一眼,显然是有所顾忌
但讽刺的在于,他之前才刚刚在东极岛上毫无表情的对中国渔民大开杀戒
也就是哪怕在日军眼里,杀英军战俘的心理负担,国际观瞻的压力,可能会比杀害中国平民还大,所以他们只敢把英军战俘关船里不救,不敢直接杀。
所以故事的真正主线,其实是救人就是救己。
日军不敢杀英国士兵,所以打算关上舱门,营造出英军战俘死于海难的局面
同时,为了杜绝信息外泄,他们还准备对中国渔民灭口
正常情况下,中英两边都会被日军杀害
但中国渔民勇敢的救援了英军战俘,同时周边又有美军潜艇围观,就是参与方越多,日军也越顾忌,反而不敢大开杀戒了。
这个故事和今天的局面简直是映射,应该说很多人虽然生活在2025,但对于现实的理解还不如几十年前的朴素渔民。渔民生活在艰难的大海上,知道要互相帮助。
现在的宣传反法西斯战争也一样,如果你说我们的电影就拍给国内大众看,那当然可以选国内的故事,大众满意就行。
但如果你希望多向全世界宣传中国,让世界大众更容易的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你可能就需要用一些巧劲,比如先从老外也容易理解的故事讲起。
比如东极岛这样,有英军有美军,有残暴的日军,有勇敢的中国渔民,有救赎精神,有国际主义,最绝的是,英国士兵多次强调回家,这个故事还符合传统家庭价值观,换谁来都挑不出刺。
美国的飞虎队在中国耳熟能详,那么中国的东极岛救援在英美为大众所知吗?
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要讲中国故事
对于文化输出而言,我们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