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前总统高参提议将原属中国的俄远东部分地区售予中国!我们应该用买的方式拿回来吗?7月下旬,一场由知名国际智库举办的研讨会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曾经担任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的安德烈·伊拉利奥诺夫,面对台下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现实情况来看,俄罗斯很难独自开发这片远东的冻土地带,因为缺钱、缺技术,也缺市场。而中国正好相反,什么都不缺。” 这个提议的来龙去脉,得从俄罗斯远东的实际情况说起。那片地方资源多,地下埋着矿产、石油和天然气,但开发起来真不是容易事。冬天冷得要命,气温常掉到零下五六十度,冻土层厚,基础设施差,人口还老往外跑。这些年,远东人口减少得厉害,许多年轻人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找工作,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失业率高,经济增长慢。俄罗斯手里捏着资源,却缺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特别是从2014年西方制裁开始,加上乌克兰冲突后制裁升级,俄罗斯经济压力山大,资金链紧巴巴的,想挖矿采油,成本高得吓人,还没地方卖。 伊拉利奥诺夫就是在这种背景下,7月下旬在一个华盛顿的国际智库研讨会上抛出这个想法。他觉得俄罗斯自己搞不定,不如卖给中国,因为中国资金足、技术强、市场大,能把那些资源变现。 为什么是中国?因为历史渊源。远东部分土地在19世纪中叶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手里转到俄罗斯,比如阿穆尔河流域和沿海省份,总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伊拉利奥诺夫提到这些土地原属中国,卖回去能解决俄罗斯的开发难题,还能换来钱缓解经济压力。中国这些年对远东资源感兴趣,想参与开发,但俄罗斯虽然喊合作共赢,实际设置不少门槛,环保法规、审批程序卡得死死的,项目推进慢吞吞的。有些能源和农业项目落地了,但规模小,进展不快。 他这个提议一出,俄罗斯国内炸锅了。老百姓大多反感,觉得再穷也不能卖地,主权问题碰不得。媒体上声音多是反对的,说这会伤民族感情,还可能引发国际纠纷。 从现实角度看,买地这事儿不简单。表面上中国能拿回历史土地,还开发资源赚实惠,但里面水深。国际关系复杂,邻国相处讲究平衡,外交牵扯多。要是真买了,西方国家怎么看?国内民众意见怎么统一?历史问题一翻出来,容易激起民族情绪,两国关系说不定就凉了。 比起直接买,更靠谱的是合作开发。中国出钱和技术,俄罗斯出土地和资源,大家一起分红,把蛋糕做大。现在已经有这种模式,在能源、农业和基础设施上,联合运营的项目不少。比如中俄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项目,就让双方都受益,避免了主权争议。 俄罗斯远东的困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苏联时期,那边就人口稀少,开发滞后。解体后,经济转型乱,远东更边缘化。这些年,俄罗斯政府推过远东开发计划,吸引投资,但效果一般。西方制裁后,俄罗斯转向东方,加大对华合作,但还是顾虑多,不愿放开手脚。中国企业去投资,遇到土地租赁限制、劳工签证麻烦,项目常常卡在半路。 伊拉利奥诺夫的提议,其实戳中了痛点:俄罗斯如果顶不住压力,真要“换生存”,远东土地就成筹码。但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能解决的,得考虑长远。 想想历史,19世纪的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让中国丢了远东大片土地,那时候清政府弱,俄罗斯趁机扩张。现在时代变了,两国是战略伙伴,合作是主流。但历史记忆还在,民众情绪敏感。要是卖地,俄罗斯内部反对声浪大,普京政府肯定不会同意,因为卖地等于承认失败,还伤自尊。 中国这边,也不会轻易买,因为买地容易被解读成扩张,国际上压力大。合作开发更稳妥,能绕开敏感点,大家赚到钱,还稳住关系。
俄前总统高参提议将原属中国的俄远东部分地区售予中国!我们应该用买的方式拿回来吗?
诸葛利剑
2025-08-10 14:22: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