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齐老随意翻看着李可染带来的画,没曾想,刚翻几下,他竟然突然起身:“拿笔来!”随后便在一幅名叫《牧牛图》上提了11个字,多年后,这幅画竟然被卖了7751万!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1923年,他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跟刘海粟这些大牛学画画。后来,1929年又跑到杭州国立艺术院,跟着林风眠还有个法国画家安德烈·克劳多混,学了点素描和油画的门道。这段时间,他算是把西方画法摸了个底,为后来搞中国画埋下伏笔。 到了1946年,李可染被徐悲鸿拉去北平国立艺专教书,也就是后来的中央美院。在这儿,他认识了不少画坛大佬,像齐白石、黄宾虹啥的。徐悲鸿特别看好他,早年在重庆看了他的画展,喜欢的不得了,还提出拿自己的画跟他换。在徐悲鸿家,李可染头一回瞧见齐白石的《兰花图》,那笔墨功夫和意境把他震住了,心想非得拜齐白石为师不可。 1947年春天,李可染收拾了几幅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画,直奔齐白石家。那会儿齐白石已经83岁,满头白发,精神倒还硬朗。李可染挺恭敬地把画递过去,说想求教,顺便拜个师。齐白石也没多客套,接过画就翻看起来。桌上还放着其他年轻画家的作品,他扫了几眼,态度挺随意。 翻着翻着,齐白石摊开一幅《牧牛图》。这画里几头水牛懒洋洋地卧在田野上,墨色浓淡搭配得恰到好处,远处的山用淡墨勾了勾,层次挺清楚,近处还有个牧童靠着石头吹笛子,整幅画透着股自然味儿。齐白石盯着看了会儿,眼里有了点光,手指摸着纸,像在琢磨啥。他抬头瞅了瞅李可染,说了句:“徐悲鸿没看错,你的画有骨气。”说完就站起身,喊了声“拿笔来”。 家人赶紧把笔墨递上,齐白石也没多想,提笔就在画上写了11个字:“可与言,可染弟画,小兄白石”。字写得挺有力,墨色厚实,看着就带劲。写完他把画递回去,李可染接过来一看,手都有点抖。这11个字不光是对他画的认可,还等于正式收他当徒弟了。从那天起,他算是齐白石门下的人了。 拜师之后,李可染常跑去齐白石那儿,跟着学了不少东西。齐白石挺大方,把画花鸟鱼虫的绝活儿一点点教给他,从怎么勾线到怎么调墨,李可染都学得特别认真。他还把早年学的西方画法掺进去,让自己的画有点不一样的味道。齐白石呢,也不是那种藏着掖着的老派人,对这个徒弟挺满意。 到了1954年,李可染跟另外两个画家张鼎和罗铭一块儿沿着长江下游跑了三个多月,去乡下写生。他们爬山涉水,看了不少真山真水,画了一堆草稿。这趟经历让他更觉得画画得从自然里找灵感,回来后画的东西活灵活现,圈里人都夸他画得好。 1957年,齐白石去世,李可染难过了好一阵。他觉得自己得把师父的精神传承下去,画画也更下功夫了。后来,他慢慢跳出齐白石的路子,搞出自己的风格。他把西方的光影玩儿法跟传统水墨揉一块儿,弄出个“李家山水”,用浓墨画山画水,气势特别足。 李可染还在中央美院当教授,带了不少学生。他教画特注重写生和创新,80年代还整出个“李氏画派”。他画的水牛和山水特别出名,笔墨里总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他这辈子画了不少好东西,也没怎么追名逐利,一直踏踏实实搞艺术。
1947年,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齐老随意翻看着李可染带来的画,没曾想,刚翻几下
文山聊武器
2025-08-10 22:30: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