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又是甲硝唑!超典型的神经案例,快来学习!
患者,女,60岁,服用甲硝唑20天后突发性构音障碍,既往癫痫和肝硬化病史。
头颅MRI平扫+增强
头颅MRI平扫+增强显示,小脑齿状核、胼胝体和额叶皮质下白质中可见双侧对称长T2信号,T2 FLAIR呈高信号,DWI上胼胝体压部和齿状核轻度高信号, ADC图上无受限,增强扫描病灶未强化。
甲硝唑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甲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原虫感染等。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尽管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年龄跨度广泛,发病高峰在五六十岁。肝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每日剂量较高和治疗时间较长也被认为会增加风险。发病时间通常延迟数周至数月,但也有报道称几天内即可发病。
概述
甲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原虫感染等。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尽管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发生机制
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干扰神经递质代谢:甲硝唑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或代谢,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症状。
② 氧化应激损伤: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这些物质可对神经细胞造成氧化损伤,破坏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和细胞内的正常代谢过程。
危险因素
① 剂量和疗程:使用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大剂量(超过常规治疗剂量)或连续使用甲硝唑超过10 - 14天,毒性发生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
②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甲硝唑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更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因为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小脑功能障碍(75%的病例)、精神状态异常(33%)和癫痫发作(13%) 。在小脑功能障碍患者中,构音障碍、步态异常和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表现,眩晕或头晕次之,
其他的神经毒性临床表现有多发性神经病、眼球运动异常、偏瘫等。
影像学表现
几乎所有病例(93-100%)均表现为小脑病变 ,尤其是小脑齿状核。胼胝体、中脑、脑桥和/或延髓受累次之。
特征性表现(86%)为齿状核、前庭核和上橄榄核的被盖双侧、对称受累。
磁共振成像
T2WI/T2 FLAIR: 双侧、对称、高信号
T1 C+(Gd): 无强化
DWI:可变,在齿状核、中脑、延髓和脑桥的病变中,信号从高信号到等信号到正常
ADC: 齿状核、中脑、延髓和脑桥病变的ADC值与正常白质相似或更高,而胼胝体病变的ADC值可能低于正常白质。
患者,男,35岁,服用甲硝唑治疗阿米巴病10天,头痛、步态不稳5天。
MRI示小脑齿状核及胼胝体压部双侧对称性长T2信号,T2 FLAIR呈高信号。DWI显示胼胝体压部轻度弥散受限,诊断甲硝唑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治疗及预后
停药:一旦怀疑或确诊为甲硝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应立即停用甲硝唑。
支持治疗: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对于出现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加强护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证呼吸道通畅等。
观察与随访:停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全恢复。在恢复期间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