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能怪谁呢?”河南禹州,12岁女孩和妈妈吵架离家出走,5年后想回来找妈妈和解,没想到妈妈却拒绝见面,原来当初女儿干的事,让她至今无法原谅! 12岁女孩离家五年想回家,妈妈却锁死了门:有些伤害,真的刻进骨头里 河南禹州的初秋,风里带着点躁。李娟正在厨房刷碗,手机在客厅响得急促,她手在围裙上蹭了蹭,接起来时,听筒里的声音让她手里的抹布“啪嗒”掉在地上。 “妈……是我。” 五年了,这个声音既陌生又熟悉,像根生锈的针,猝不及防扎进心里最嫩的地方。李娟握着手机的手开始抖,指节泛白,喉咙像被堵住,半天没挤出一个字。 电话那头的女孩吸了吸鼻子:“妈,我在咱小区门口,我想……见你一面。” 李娟猛地挂断电话,背靠着厨房门框滑坐在地上。瓷砖的凉透过薄薄的裤料渗进来,可她感觉不到冷,浑身的血好像都冲到了头顶,又瞬间退下去,只剩下麻。 这事儿还得从五年前那个夏天说起。 那天下午,12岁的王萌萌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摔,冲进厨房喊:“妈,我同学都买了新出的那款运动鞋,你也给我买!” 李娟正在蒸馒头,面案上沾着白花花的面粉。“啥鞋?多少钱?”她头也没抬,手上揉面的力道没松。 “就那个牌子,三百多!”萌萌提高了嗓门,脚在地上碾了碾,“我们班丽丽、婷婷都有,就我没有!” “三百多?”李娟停了手,转过身看着女儿,额头上还挂着汗珠,“你去年的鞋还没穿坏,再说家里这情况……你爸上个月刚动了手术,哪有闲钱买这个?” “我不管!”萌萌往地上一蹲,开始撒泼,“你们就是不疼我!我同学爸妈都给买,就你们抠门!” 李娟的火“噌”地上来了。她这阵子累得快散架,白天在超市理货,晚上回来照顾术后的丈夫,还要给女儿做饭洗衣。“我跟你爸起早贪黑为了谁?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她嗓门也高了,伸手想去拉女儿。 萌萌猛地甩开她的手,尖叫着:“我不跟你们过了!你们根本不爱我!” 这话像刀子扎在李娟心上。她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门口:“你走!有本事你就别回来!” 谁也没想到,这句气头上的话,真成了导火索。 那天傍晚,李娟做好饭,喊萌萌吃饭,屋里静悄悄的。她心里咯噔一下,冲进女儿房间,书包还在,人没了。桌上放着一张歪歪扭扭的纸条:“你们不给我买鞋,我自己找钱去,等我挣到钱,再也不回这个家。” 李娟当时就懵了。她疯了一样冲出家门,在小区里喊,沿着街道找,嗓子喊哑了也没见着人影。丈夫拖着没好利索的身子,拄着拐杖跟在后面,老泪纵横:“萌萌啊,是爸没用,爸给你买还不行吗……”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李娟两口子的地狱。报警,调监控,打印寻人启事,往周边县城跑。李娟辞了超市的工作,整天骑着电动车在附近转悠,眼睛熬得通红,见人就问有没有见过一个扎马尾的小姑娘。 有一回,她听说邻县有个像萌萌的孩子在乞讨,凌晨三点就骑车赶过去,找到那孩子时,人家根本不是。她蹲在路边哭,哭够了抹抹脸,又骑着车往回赶,路上差点被货车撞了。 丈夫的病因为没好好休养,反复了好几次,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还欠了亲戚一屁股债。李娟晚上睡不着,就翻萌萌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举着棉花糖笑,她一边看一边掉眼泪,骂自己那天为啥不多忍忍。 日子就这么熬着,一年,两年,三年……李娟渐渐不怎么出门了,话也少了,眼里的光一点点灭了。邻居们见了她,都绕着走,怕哪句话戳到她的痛处。 直到五年后的这天,这个电话像惊雷一样炸响。 李娟在厨房地上坐了好久,直到丈夫拄着拐杖进来,她才猛地站起来:“老张,萌萌……萌萌回来了。” 老张手里的拐杖“咚”地杵在地上,嘴唇哆嗦着:“回……回来了?在哪?” “在小区门口。”李娟的声音干巴巴的,像被晒裂的土地。 “那快去接啊!”老张急着往外走,被李娟一把拉住。 “我不想见她。”李娟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拗劲。 老张愣住了,看着妻子眼里的红血丝,那里面不是激动,是翻涌的疼。他张了张嘴,最终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小区门口的树底下,王萌萌攥着衣角站着。五年时间,她早就不是那个扎马尾的小姑娘了,个子蹿高了不少,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局促。 她是去年在南方的电子厂打工时,听老乡说家里这几年的情况的。老乡说,她妈当年为了找她,差点被车撞了;她爸因为她,病情加重,现在走路都不利索。夜里躺在床上,那些画面在她脑子里转,转得她睡不着。 她不是没后悔过。刚跑出去那阵子,她在火车站跟一个流浪的女人混了几天,被人骗去给小作坊剥蒜,手指泡得发白,一天才给五个馒头。后来她扒火车去了南方,在餐馆洗过碗,在工地搬过砖,累到极点时,才想起妈做的热馒头有多香。 可她拉不下脸。直到上个月,她在厂里摔了一跤,躺在宿舍没人管,半夜疼得哭,才终于鼓起勇气,托老乡问了家里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