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未曾想,敌人到达门口的时候,农妇却大声表示:“你们要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12 09:19:16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未曾想,敌人到达门口的时候,农妇却大声表示:“你们要找的人在这里!”不料,正是这一句话,在26年后她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 1933年,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头。毛主席带着红军在湖北一带打游击,国民党军队到处搜捕,眼看就追到了黄袍山下的小村子。毛主席没办法,只能暂时躲进村里一个普通农妇黄菊喜的家里。那时候,黄菊喜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家里没啥值钱东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她知道,毛主席是干大事的人,是带着穷苦人翻身的人,所以她二话不说,就把他藏了起来。 国民党兵来得快,挨家挨户搜人,眼瞅着就要到黄菊喜家门口了。那一刻,黄菊喜脑子转得飞快。她知道,要是真让这些兵搜到毛主席,不光他保不住命,连村里人都得跟着遭殃。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咋办呢?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站到门口,大声喊:“你们要找的人在这里!”这一嗓子,愣是把追兵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了。 结果呢,国民党兵还真信了,以为她真要把人交出来。可黄菊喜不是傻子,她喊这话是有算计的。她把自己儿子推了出来,让敌人误以为这就是他们要找的人。那些兵也不细查,抓了人就走。黄菊喜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带走,心里跟刀割似的,但她硬是咬着牙没吭声。她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保住毛主席,保住更大的希望。 后来,毛主席安全脱险,继续带着队伍闹革命。黄菊喜呢?她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儿子没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日子过得更苦了。可她从没后悔过,也没到处嚷嚷这事。她心里清楚,自己干的这事儿,是为了穷苦人的将来,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26年。到了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上下都在庆祝。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部队,接受全国人民的欢呼。可他没忘当年的事,没忘那个救过他的农妇。那时候,他特意派人去湖北,把黄菊喜接到了北京,请她一起参加国庆庆典。这可不是随便请个人上去,黄菊喜能站在那,是毛主席对她当年那一声喊的肯定,也是对她牺牲的回报。 黄菊喜上了天安门,估计心里五味杂陈。她一个农村妇女,没啥文化,也没啥见识,咋能想到自己当年的一嗓子,能换来这么大的荣誉?可这荣誉背后,是她失去儿子的痛,是她26年咬牙扛过来的苦日子。不过,她心里肯定也骄傲,因为她知道,自己做的事值了。 这事儿听着挺传奇,但一点不假。黄菊喜不是啥大人物,她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可她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3年的那一嗓子,不光救了毛主席,也让后来的新中国多了一份人情味儿。毛主席请她上天安门,也是在告诉大家,新中国不是光靠枪杆子打出来的,还有像黄菊喜这样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再说说黄菊喜这个人吧。她不是啥英雄好汉,没上过战场,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功绩。可她有胆子,有心眼儿,更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那年头,国民党兵可不是好惹的,抓到红军那是往死里整弄。可她愣是敢站出来,用自己的办法把危机给化解了。这份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26年后,毛主席没忘她,这说明啥?说明毛主席心里有数,知道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他不是那种打完江山就忘了老乡的人。黄菊喜能被请到天安门,也证明了新中国没把这些底层人的付出当空气看。这事儿搁现在看,可能有点不可思议,可在那个年代,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 黄菊喜的故事,还能让我们想点啥呢?她不是为了自己,她是为了更多人。她一个没啥文化的农妇,咋会有这么大的觉悟?这觉悟不是天生的,是那时候的环境逼出来的。国民党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红军带着大家反抗,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到了关键时候,她宁可搭上自己的儿子,也要保住毛主席。 再说说1959年的国庆吧。那时候,新中国刚满十岁,全国人民都憋着一股劲儿,要把日子过好。毛主席请黄菊喜上天安门,不光是表彰她,也是给全国人打气——你们看,连一个普通农妇都能为革命出力,咱们还有啥干不成的?这话听着挺接地气,可里头有大道理。 黄菊喜的事儿,搁现在咋看呢?有人可能会说,她这牺牲太大了,值不值啊?可那时候的人想法不一样。他们信的是,只要能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个人吃点苦、受点罪不算啥。黄菊喜就是这么想的,她没啥私心,就是觉得毛主席干的事对,所以她拼了命也要帮一把。 这故事听着挺沉重,可也挺振奋人心的。一个普通农妇,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干出这么大的事儿,换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份认可,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吗?黄菊喜没啥文化,可她用行动证明了,普通人也能干大事。 再说说毛主席为啥隔了26年还记得她。这说明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些老乡的恩情。1959年请她上天安门,不是啥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这个想法。毛主席那时候是大人物,可他没忘了小人物的付出。这份念旧,不光是黄菊喜的福气,也是那时候老百姓的福气。

0 阅读:70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