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中给自己“洗白”,表示自己当年的行为是为了和平,竟然还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1943 年,张宪义出生在海南。那时候,日本人还在海南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苦得像泡在黄连水里。后来,他跟着家人一路逃难到了台湾,才算勉强站稳脚跟。 在台湾,张宪义读书特别拼命。别人玩的时候他在做题,别人睡了他还在啃书本。硬是凭着这股劲头考上了台中第二高级中学。 往后的日子里,他在学术路上越走越顺,最后成了核武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因为本事够硬,他当上了中山科学研究院核研所的副所长,还被授予上校军衔,成了台湾核武研发的核心人物。 那时候全世界都笼罩在冷战的阴影里,美国和苏联在暗地里较劲,亚太地区也成了他们掰手腕的地方。1964 年,咱们大陆成功炸响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事儿可把台湾当局急坏了。 蒋介石集团觉得,要是能搞出核武器,说不定就能实现 “反攻大陆” 的美梦,于是偷偷摸摸启动了 “中山科学研究院” 的核计划。 可美国不乐意了,他们把台湾当成牵制大陆的棋子,却绝不容许这枚棋子手里有核武器,怕打乱他们在亚太的布局。这层弯弯绕绕,就是张宪义那事儿背后最关键的门道。 张宪义人生的大转折,出在他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在田纳西大学的核物理实验室里,他不光学到了顶尖知识,还被美国中情局给盯上了。 当时美国正忙着搞 “防止核扩散条约”,想管着全世界的核武器,早就知道台湾在偷偷搞核研究。中情局的人就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接近他,天天说 “核武器会毁了台海”,还暗示能保他和家人安全。 这时候,张宪义自己也正犯愁 — 他在核研所里见过堆成山的铀原料,心里清楚,真把这些变成武器,两岸就得遭殃。 到了 80 年代,台海这边的局势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台湾从南非偷偷买的重水设备一件件运过来,核反应堆的功率越调越高,眼看就要能生产制造核武器的钚了。 张宪义在核研所的档案室里,拿微型相机把每份关键图纸都拍了下来 — 从铀浓缩离心机的参数到核弹头的引爆方法,全没落下。后来中情局说,就凭这些文件,台湾用不了一年半就能造出能用的核武器。 1988 年 1 月,张宪义说要去美国 “考察核废料处理技术”,就这么离开了台湾。 他在旧金山的联邦大楼里,把所有证据都拿给了美国国会听证委员会看。三天后,美国国务院突然把台湾驻美代表叫过去,撂下狠话“不拆了核设施,就终止所有军事合作。” 等美国专家团队进了核研所才发现,重水反应堆的核心部件早就被张宪义提前弄坏了 — 这也成了后来他说自己 “为和平止损” 的主要理由。 这事儿的影响持续了好多年。蒋经国听说核计划黄了,急得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台湾政坛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张宪义呢,在美国换了新身份,躲在马里兰州的郊区过日子,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直到 2016 年,他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说:“要是两岸当时都有了核弹,现在说不定好多地方都成焦土了。” 这话一出,网上吵翻了天。支持他的人说,那时候台湾当局不承认 “九二共识”,他拦着不让搞核武器,其实是保住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反对的人骂他没职业道德,成了美国干涉中国家事的工具。这两拨人吵来吵去,说到底,还是冷战结束后,大家对国际核秩序和地区安全的看法不一样。 现在,台湾的核设施早就拆得一干二净了,但关于张宪义的争论还没停。这个站在历史岔路口的核专家,用一场充满争议的 “叛逃”,在大国较劲的棋盘上落了关键一子。 不管后人怎么评说,他做的这个选择,已经成了台海关系里抹不掉的一笔。
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
古今知夏
2025-08-12 16:14:3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