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想捡漏来着,没想到赔了我138万元!”赵先生花46万买了一辆二手车,使

云景史纪 2025-08-13 10:17:45

北京,“本想捡漏来着,没想到赔了我138万元!”赵先生花46万买了一辆二手车,使用之后发现居然是一辆全损车,车商不仅要全额退款,还要赔偿赵先生138万人民币!法院判了,判决书下发即刻生效,现在就赔偿。

据大象新闻8月11日报道称,北京的赵先生,在二手销售平台看上一款车子,下单之后,使用半年之后,车辆一直维修。去定损后发现,这居然是一台“精装修”的全损车。

赵先生称,这是一台2019年款的车子,里程是8.5万公里。刚上市的时候,这台车子价格高达100多万,而现在挂到平台上,只需要46万,看到这个页面,赵先生心动不已,心想,这次自己可以捡漏啦?

于是,赵先生赶紧在平台上联系了卖家,卖家说,您的眼光可真好,这辆车子车况堪称精品!

赵先生心情非常激动,难得可以遇见自己喜欢的车子,就赶紧跟二手车商达成了交易。看车、订车、签订协议、完成合同,一切都按照流程办理完毕。

车子是3月份购买的,刚提车不久,赵先生的这款爱车,左前摄像头就提示出“不匹配”,自动驾驶完全失灵。

面对这个故障,赵先生就跑到4S店去维修,花费了1286元。

然后6月份的时候,车子的电动尾门又突然卡住,去检查之后发现,液压杆线断了,赵先生又去维修,花费了2150元。

后来到8月份,车辆底盘传来异响,去检查发现,汽车右侧悬架跟摆臂损坏,去维修了1050元。

不到一个月9月份的时候,刹车发生异常震动,拆开发现,刹车盘缺少卡钳罩,这次维修花费了6000元。

最恼人的11月份,车子停在路边突然熄火,车辆提示无法启动,救援费用230元,拖车费用190元,检修费用310元。

看看这一系列的维修经历,赵先生也真的是气愤不已,就是说,买回了心动车辆,却一次次发生问题,这也太无语了吧。

没办法,赵先生决定找4S店对他的爱车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让赵先生大吃一惊!这可是一辆全损车辆啊!这辆车在2021年就出过重大事故,这次熄火需要更换电池,至少需要20万维修费!

得知自己被欺诈之后,赵先生将二手车商于某告上法院。于某在法庭上说,自己很冤枉,这车是全损车自己完全不知情。还自称不是什么二手车商,就是一个开餐馆的。

经过法院的取证得知,于某经常在二手平台倒卖车辆,这次这辆车,他22万拍卖得来,然后经过自己朋友帮忙精装修,改造,最后挂到平台上进行销售。

法院的认定是,于某完全知情,车辆之前已经被品牌方定位为“全损报废车辆”,已经发送了邮件,于某作为长期从事事故平台购车的交易者,完全清楚这些信息,但是却选择刻意隐瞒。

最后,法院给出判决:判定于某存在欺诈行为,退一赔三。

根据判决可知,于某必须向赵先生退还46万元购车费,鉴于其交易涉嫌欺诈,需要额外支付赵先生3倍赔偿款,138.6万元人民币。赵先生收到钱款之后,将车辆恢复原状返还给于某。

明知自己销售的车辆存在问题,但是还是将车子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行为涉嫌犯法吗?

在对自己车辆完全了解、并且还擅自改造之后,将全损车辆销售给了顾客,这个行为存在欺诈性质,肯定涉嫌违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如果车辆存在重大瑕疵,销售者故意隐瞒相关消息,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可能构成消费诈欺。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

于某作为二手车交易的经营者,他对于车辆的全损性质以及严重程度都非常了解,但是销售给赵先生的时候却刻意隐瞒。

于某称车辆的车况属于精品车辆,销售的时候误导赵先生,导致赵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后期不断发生故障、也无法享受质保,已经侵害了赵先生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这件大快人心的欺诈消费事件,至此也算落下帷幕。很多网友称,这些二手商贩,确实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合理经商才能持久。还有网友大呼过瘾,也“恭喜”赵先生喜提138万,他的维权给很多消费者主持了公道。

纵观二手车销售市场,面对于某这样的不法行为,相信也给很多二手车商敲醒了警钟,作为消费者,也需要擦亮双眼、谨慎消费。对于此,您觉得是否在理呢?

0 阅读:111
云景史纪

云景史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