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焦国标:我建议把中国分成7个国家,愿为美国战死。 有网友发布这样一篇帖子:一排卖书法的摊位,穿藏青对襟衫的焦国标坐在马扎上,面前的宣纸上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大字,可他的眼神一点都不宁静。 有路过的人要么扫一眼落款就走,要么停下念叨一句“这不是那个说要分中国七块的教授吗”,然后摇摇头离开。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在旧货市场卖字的男人,曾经是北京大学新闻系的副教授。1963年出生在河南杞县农村的焦国标,原本是“寒门出贵子”的典型。 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考进中国人民大学读了古汉语和新闻学双博士,留学美国日本后回北大任教,学生说他讲课“条理清楚,像讲新闻史那样讲古汉语”。 可就是这样一个吃着国家助学金长大、踩着高考独木桥走进顶尖学府的人,后来的言论却像一把刀,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1999年5月8日,美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名记者牺牲,全国人民都在哭,焦国标却在课堂上拍着桌子说:“这就是误炸,美国的GPS导航出了问题,你们不要被民族情绪冲昏头脑。”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他写了首《致美国兵》的长诗,里面有句“假如有来生,当兵只当美国兵”,还说美军的炸弹是“文明的工具”,“给伊拉克带去了自由”。 更离谱的是他的“七国论”,他在博客里写,“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错误的,现在该回到战国七雄的状态,把中国分成七个国家,这样思想才能解放”。 他甚至在课堂上举例子:“河北小伙娶山东姑娘,那就是跨国婚姻,和德国人娶法国人一样光荣。” 这些话为什么让人愤怒?不是因为“言论自由”,而是因为他用西方的尺子量中国的历史,用别人的逻辑否定自己的根。 比如他说“大一统禁锢思想”,可他忘了,秦统一后书同文、车同轨,让原本说着不同方言、写着不同文字的六国百姓,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认同。 他说“小国家更自由”,可他没看见,战国时期的百姓要承受“暴秦”的徭役,更要承受齐楚燕韩赵魏秦之间的连年战乱,光是长平之战,就死了40万赵卒。 而现在的中国,一个河南农民可以坐高铁去广东打工,不用换货币,不用学新语言,晚上给家里打视频电话,说的还是家乡话,这就是统一的好处,是老祖宗用两千年战争换回来的太平。 焦国标的问题,不是“崇洋媚外”那么简单,而是“知识精英的认知错位”。他留学美国时,看到纽约的高楼、东京的地铁,就觉得西方的一切都好,把西方的“民族国家”概念生搬硬套到中国。 比如他说“德法婚姻是光荣的”,可他故意忽略,德法之所以能和平通婚,是因为它们在欧盟这个“超国家体”里,而欧盟的背后是美国的“秩序”。 可中国不是欧盟,中国的“大一统”是刻在基因里的,是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在守护的东西。 就像网友说的,“你让河北和山东分了家,那济南的大葱还能运到保定吗?石家庄的驴肉火烧还能卖到青岛吗?” 更让人寒心的是,他用“学术独立”当遮羞布。作为新闻系教授,他本应该教学生“用事实说话”,可他自己却选择性忽略事实。 比如美军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他不说;伊拉克战争后儿童死亡率上升3倍,他不说;他只说“美军带来文明”,只说“来生当美国兵”。 这不是“学术”,是“洗脑”,他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那套理论,当成了“真理”,却忘了问问中国的老百姓:“你愿意回到战国吗?” 2022年,焦国标因为传播分裂言论被北大开除,从此成了“无业游民”。他开始在网上卖书法,可网友只要一看到“焦国标”三个字,就想起他当年说的“七国论”,想起他赞美美军的诗,没人愿意买他的字。 焦国标的结局,不是“命运捉弄”,是“自作自受”。 就像近年来那些因为传播分裂言论被处理的公知,某大学教授美化日本侵华,某博主说“南京大屠杀是谎言”,他们都和焦国标一样,以为“否定国家就能显得高人一等”,以为“崇洋媚外就能得到西方的认可”。 可最后呢?西方没把他们当“自己人”,中国的老百姓也不买账。 有他曾经的学生分享:“焦老师当年讲课真的好,可后来他说的那些话,我们都不敢信。有次我问他,‘您说要分中国七块,那您老家河南要分成哪一块?’他愣了半天,说‘河南可以当“韩”国’。当时就想,他连自己的老家都要‘分出去’,还有什么不能卖的?” 其实,焦国标的故事从来不是“个人悲剧”,而是“认知陷阱”的警示。当一个学者把“批判”变成“否定”,把“借鉴”变成“崇拜”,把“学术自由”变成“叛国的借口”,他就已经失去了学者最基本的底线。
日本人真正的生活什么样?我公司一个客户就是日企。接触几个日本人,了解到的日本人生
【1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