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幻想了,9·3大阅兵,西方一个都不会来。别说什么“特朗普可能会来”,连个副总统级别的都不敢派。中国纪念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他们怕被打脸,更怕撕破“谁才是战争受害者”的遮羞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铁路爆炸事件,作为借口迅速占领沈阳,并逐步控制东北三省。中国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在严寒环境中组织抵抗,使用有限武器阻击日军推进,付出巨大牺牲。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的开端,早于欧洲战场数年。然而,欧美国家并未立即干预,反而通过贸易支持日本扩张。 美国从1931年起,继续出口废钢铁和石油,这些物资直接用于日本军工生产。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美国对日出口总额已超过20亿美元,其中钢铁和石油占比高达60%以上。 这些资源帮助日本制造飞机和大炮,用于侵略中国战场。日本依赖这些进口维持军力扩张,而欧美列强则从中获利,忽略了中国抵抗的正义性。这种经济援助延长了战争进程,加剧了中国军民伤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引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顽强阻击,但面对装备优势的日军,伤亡惨重。 此时,欧美国家仍保持中立姿态,继续向日本出售石油和钢铁。美国石油出口占日本总需求的90%以上,这些燃料支撑日军坦克和飞机作战。到1940年,美国才逐步实施出口限制,但此前已提供足够储备,让日本维持两年战争需求。 这种援助并非无知,而是基于经济利益考虑,忽略了中国战场的惨烈现实。日本利用这些资源加速侵略步伐,导致中国损失超过3500万军民,相当于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西方国家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继续贸易往来,直至自身利益受损。 1937年12月,日本攻占南京后,对军民实施大规模屠杀,造成30万以上死亡。这一事件震惊世界,但西方媒体报道有限。 美国纽约时报等报纸虽有记者目击,却仅用小版面简述事件,未深入揭露细节。英国卫报档案显示,日本官员甚至审查并删改部分报道,以淡化暴行。西方国家未施压日本,反而继续经济往来,石油和钢铁出口未中断。日本宣传机器则歪曲事实,声称行动“仁慈”。 这些报道不足以唤醒西方舆论,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美国才正式介入亚洲战场。在此之前,中国已独立抵抗十年,付出沉重代价。西方回避南京真相,反映出他们对东方战场的漠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舰队重创,迫使美国宣战并转向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此前已牵制日军陆军主力70%以上,却未获西方充分承认。 战后1946年至1948年东京审判中,中国法官梅汝璈等推动对28名甲级战犯定罪,但美国主导下,天皇裕仁未被起诉,甚至未出庭作证。 美国出于冷战战略考虑,保护天皇以稳定日本社会,许多战犯获轻判或豁免。这导致审判未能彻底追究责任,部分战犯后来重返政坛。西方国家在审判中优先自身利益,淡化中国贡献。 2015年9·3阅兵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时,西方国家领导人几乎无人出席,美国和欧盟仅派低级官员,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则积极参与。这反映出西方对历史叙事的回避,他们强调诺曼底登陆等欧洲战场,却忽略中国牵制日军的作用。如今2025年80周年纪念,类似情况重现。 中国已举行彩排,计划大规模活动,但西方国家预计仍将缺席。邀请虽发出,但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担心出席等于承认当年援助日本的角色。中国战场牺牲3500万,却被西方教科书边缘化。这种缺席暴露了他们对“战争受害者”身份的敏感,避免撕破遮羞布。 西方国家历史选择影响至今,他们当年出售物资助长侵略,如今在纪念活动中回避,试图维持自身“正义”形象。中国独立纪念先烈,强调和平意义,而非仇恨。这种差异源于利益考量,西方不愿面对提供钢铁石油的事实,以及对南京惨案的冷淡报道。 东京审判的妥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遗忘机制。80周年阅兵不仅是展示实力,更是提醒世界东方战场的贡献。西方缺席并不影响中国前行,但暴露了历史叙事的双重标准。未来,真正理解历史的伙伴将增多,而旧有霸权渐趋衰落。 这段历史让你如何看待西方对阅兵的缺席?欢迎留言分享看法,一起讨论真相。
1949年,一位西方记者采访毛主席,问了一个让众人为难的问题,“主席先生,新中国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