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广州军区保卫部审问总医院护士长,护士长蛮横地说:“你们怎么敢抓我?”一个干部冷笑道:“你干了什么,你自己清楚!” 军区保卫部的监测设备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这组电波频率怪异,总是在深夜时分悄然出现,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技术人员反复比对数据库后确认,这并非我方任何部门的通讯频率,更像是经过加密处理的间谍电台信号。 技术参谋在地图上划出一个扇形区域,说:“信号源就在总医院方向,误差不超过五百米。” 这个发现让保卫部上下绷紧了神经 ,军区总医院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医疗单位,还负责接收各部队送来的重伤员,其中不乏涉及军事机密的作战人员。如果间谍藏在医护人员当中,后果不堪设想。 排查工作在秘密中展开。保卫部干部伪装成后勤人员,以检修线路为名在宿舍区穿梭,却始终找不到信号的具体发射点。 护士宿舍共有三栋楼,住着两百多名医护人员,人员流动频繁,每个人都有看似合理的作息时间。深夜的宿舍楼里,只有零星的灯光和偶尔传来的脚步声,那神秘的电波就混杂在这些日常声响中,难以捕捉。 技术人员尝试通过信号强度变化缩小范围,发现电波总是从第二栋宿舍楼发出,但具体是哪个房间却始终无法确定。 这栋楼里住着三十多名护士,有刚入职的年轻姑娘,也有资历深厚的护士长。她们每天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病房和宿舍之间,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谁也不会想到,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个危害安全的间谍。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周晓琳的名字进入了保卫部的视线。这位35岁的护士长业务能力出众,在外科病房威望很高,丈夫是军区后勤部干部,家庭背景看似毫无问题。 但细查之下,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周晓琳近半年来多次以探望亲戚为名请假外出,行踪却与报备的地点不符;宿舍里经常深夜亮着灯,却从不让同事进入;更可疑的是,她有一块价值不菲的进口手表,与其收入水平明显不符。 保卫部决定对周晓琳进行秘密监视,监视人员发现,她每周三下午都会借口去药房领药,实则绕到医院后门的僻静处,与一个陌生男子短暂会面。那男子每次都戴着墨镜和口罩,行事极为谨慎,两人交接物品的时间从不超过一分钟。 通过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辨认,这个男子正是近期在广州活动频繁的香港商人李俊敏。 进一步调查显示,李俊敏表面上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实则是台湾情报机构安插在大陆的间谍。他以做生意、探亲为掩护,在广州、深圳等地活动,专门物色可以策反的对象。而周晓琳,正是他精心挑选的 “猎物”。 随着调查深入,一段肮脏的交易链条逐渐清晰。 1979年秋天,李俊敏通过周晓琳表哥的介绍与她相识。初次见面时,李俊敏就送上了一块进口手表和一台彩色电视机,面对这些在当时堪称奢侈品的礼物,周晓琳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收下了。 在随后的接触中,李俊敏不断用金钱和物质诱惑她,从名牌衣物到金银首饰,一步步腐蚀着这位护士长的思想防线。 在金钱的诱惑和李俊敏的花言巧语下,周晓琳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她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偷偷记录伤员的身份信息、伤情状况,甚至在查房时留意医生之间关于部队调动的谈话。 为了更方便地传递情报,李俊敏交给周晓琳一台经过改装的微型电台,教会她使用方法和加密手段。 掌握了确凿证据后,保卫部决定实施抓捕行动。 一天深夜,当周晓琳趁着宿舍没有其他人,架设电台准备发报时,保卫部的干部们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在审讯室里,周晓琳起初还想狡辩,声称自己是被胁迫的。但当调查人员摆出她与李俊敏会面的照片、记录、收受的赃款赃物等证据时,她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断断续续地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周晓琳承认自己被金钱诱惑,利用职务之便为李俊敏收集传递情报,先后向其提供了十多份涉及部队人员伤情、医疗资源部署等方面的信息。 周晓琳在铁证面前痛哭流涕,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陷入李俊敏设下的陷阱。她坦言,每次传递情报后都备受煎熬,既害怕被发现,又无法抗拒金钱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根据周晓琳的交代,保卫部迅速部署,成功抓捕李俊敏。 不久后,对周晓琳间谍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法庭上,周晓琳穿着囚服,头发花白了许多,与之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护士长判若两人。她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周晓琳的丈夫因对其犯罪行为毫不知情,且积极配合调查,因此未被追究责任,但这段经历让这个家庭破碎了。
护士的一句话让我破防了。今天去医院体检,在做CT检查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一个
【41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