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某个深夜,在承受丈夫长期家暴后,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望着蜷缩在墙角啜泣的孩子,终于擦干眼泪做出决断:结束这场噩梦般的婚姻。 【消息源自:《中国当代音乐家》杂志1995年专访;《她们的选择》2001年中国妇女出版社;文化部档案室公开艺术家履历资料】 1990年秋天的北京,关牧村抱着五岁的儿子缩在卧室角落,听着客厅里酒瓶砸在墙上的碎裂声。这个曾经在人民大会堂用《手鼓之歌》征服全场掌声的女高音,此刻正用身体挡着门锁,轻声哄着怀里发抖的孩子:"妈妈在这儿,不怕。"她突然想起十七年前在天津工厂车间,那个趁着午休时间对着锅炉房铁皮墙练声的年轻女工——那时候再苦,至少心是敞亮的。 "你算什么东西?要不是老子,你能有今天?"丈夫王振华的叫骂混着酒气穿透门板。关牧村摸着儿子湿漉漉的后脑勺,发现自己的手比孩子抖得还厉害。这是结婚第七年,她第三次被丈夫用皮带抽得不敢穿短袖演出。前两次她都忍了,毕竟在剧团同事眼里,这对"姐弟恋"曾是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他是崭露头角的电影新秀。可自从她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而王振华始终只能在战争片里演配角,家里的白酒消耗量就开始直线上升。 凌晨三点,确定醉倒的丈夫在沙发上睡着后,关牧村轻手轻脚打开五斗柜最底层。泛黄的相册里夹着张1977年的老照片: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站在钢琴旁,身旁白发苍苍的老作曲家正笑着鼓掌。那是改变她命运的伯乐,在她24岁那年从车间把她挖到北京时拍的。相册下一页突然掉出张皱巴巴的粮票,她愣了几秒才想起这是弟弟当年卖血换的。1970年冬天,十三岁的弟弟把粮票塞给她时说的话至今扎在心上:"姐,你嗓子金贵,别跟我们吃烂菜帮子。" 客厅传来翻身的声音,关牧村条件反射地合上相册。怀里的孩子突然在梦中抽泣,小手死死攥住她衣领。这个动作像根针,猛地刺破了她心里最后那点犹豫。天蒙蒙亮时,她给团里请了病假,抱着儿子直奔西城区妇联。填离婚申请表时,工作人员看着这位家喻户晓的歌唱家红肿的眼睛,递纸巾的手都在抖:"关老师,您...确定吗?现在离婚的女演员,以后演出可能会..." "比挨皮带强。"关牧村打断她,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深深的墨点。走出妇联大门时,深秋的阳光突然晃得她睁不开眼。她想起1983年在北影厂拍《草原之夜》时,王振华教她骑马的场景——那年他穿着蓝布中山装,笑起来露出颗虎牙,谁能想到七年后会变成这样? 接下来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难。团里原本安排她去东欧巡演,领导听说她离婚后委婉换了人;儿子半夜发烧,她背着孩子跑急诊时高跟鞋崴断了跟;最窘迫时,她甚至翻出压在箱底的粮票,去黑市换了五十块钱买奶粉。但每当站在琴房镜子前练声,看着淤青褪去后重新光洁的手臂,她就觉得连《黄河怨》里的高音都比从前透亮三分。 转机出现在1994年春天。某次去上海演出,她在后台撞见二十多年没见的江明——当年文工团里拉手风琴的上海知青,如今已是某文化公司的总经理。老江看着她独自给孩子换演出服的手忙脚乱,突然说了句:"你嗓子没变,就是眼神比从前硬了。"就这一句话,关玉珍背过身去擤了半天鼻子。回北京的高铁上,儿子突然仰着脸问:"妈妈,那个江叔叔为什么总偷偷看你?"她这才发现,自己居然一路上都在哼《草原之夜》的调子。 1998年他们结婚那天,关牧村在日记本上写:"四十五岁,总算学会了在台上唱《我爱你中国》,在台下过自己的日子。"儿子改口叫老江"爸爸"那天,这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上海男人躲在阳台抽了半包烟——关牧村透过玻璃门看着,突然想起当年弟弟卖血后也是这么蹲在厂区墙角抹眼泪。如今弟弟早成了郑州某中学的音乐老师,每次通电话都念叨:"姐,你当年要是忍了那顿打,现在能听见外甥女弹你写的歌吗?" 去年金钟奖颁奖礼上,七十一岁的关牧村带着学生们表演完原创声乐套曲《破茧》,台下有年轻记者追着问创作灵感。她转头看了眼观众席上打瞌睡的老江,笑着把问题挡了回去:"去问问我儿子,他手机里存着1990年秋天的录音。"那盘磁带至今放在她书房抽屉里,录的是离婚后第一场独唱音乐会——当时谁都没注意,五岁的孩子偷偷按下了随身听录音键。磁带B面最后几分钟,能清晰听见小男孩带着哭腔的耳语:"妈妈今天唱歌没哭。"
1943年,八路军战士张思问被俘后,随后被转送到东北当了日军的“特殊工人”。一次
【1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