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陈霸先背刺王僧辩?答:想上位没错,但手段太糙太不讲究 陈霸先偷袭王僧辩这

断代史鉴 2025-08-14 11:20:20

如何看待陈霸先背刺王僧辩?答:想上位没错,但手段太糙太不讲究 陈霸先偷袭王僧辩这事,历来备受争议,毕竟在翻脸之前,王僧辩好歹还是陈霸先的盟友,背刺盟友这事,就和吕蒙白衣渡江一样,历来为人所不齿,况且王僧辩也未做过什么对不起陈霸先的事。 但没办法,谁让陈霸先嗅到了掌握最高权力的机会呢?毕竟突破下限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就不管手段光不光彩了。 这事儿吧,咱得先摆明白一个前提:那会儿是南北朝,乱得跟一锅煮沸了的八宝粥似的。今天称王称霸,明天脑袋搬家,家常便饭。在这么个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的年月里,纯粹的道德洁癖,活不过三集。陈霸先和王僧辩,名义上是联手扛北齐,保着萧梁那点摇摇欲坠的江山,可心里头那点小九九,谁瞒得过谁?说白了,合作是形势所迫,互相提防才是真心实意。王僧辩有没有对不起陈霸先?明面上可能真没落下什么大把柄。可权力场上的事儿,“对不起”的标准从来模糊得很。也许王僧辩势力坐大,也许他处理北齐的关系让陈霸先觉得威胁到了自身利益,也许仅仅是陈霸先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在最高权力的诱惑面前,“盟友”这层窗户纸,说捅破就捅破,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懒得找。 说陈霸先“手段太糙太不讲究”,这话一点不冤枉他。你看人家历史上玩政变、搞夺权的,多少还讲究个师出有名,或者玩点阴谋阳谋,至少得把场面糊弄过去。陈霸先倒好,直接带兵冲进盟友家里,二话不说把人给宰了。这叫什么?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含量!连个像样的借口都懒得编,或者编得太差劲根本没人信。这就好比俩人合伙做生意,眼看要分红了,其中一个抄起板砖直接把合伙人拍晕,独吞了钱袋子。吃相难看到连围观群众都觉得膈应。你说你陈霸先,好歹也是个人物,想当皇帝,就不能整点稍微上得了台面的活儿?非得搞得这么血呼啦差,让后世人戳脊梁骨?这“糙”,糙在毫无政治智慧,糙在彻底撕破了脸皮,连一丝遮羞布都不要了。这种搞法,就算一时得手,后遗症也大得很。 把这事儿和吕蒙“白衣渡江”放一块儿比,挺有意思。吕蒙偷袭关羽,那也是背刺盟友,也够狠够绝。可吕蒙那活儿干得,至少表面功夫做足了吧?白衣商船,麻痹对手,战略欺骗玩得溜溜的,最后拿下荆州,算是技术流。陈霸先呢?活脱脱一个“蛮力流”,就突出一个“莽”字。所以后人骂吕蒙,是骂他背信弃义,坏了联盟大局;骂陈霸先,除了骂他背信弃义,还得加一句:你这活儿干得也太糙了吧!连点“技术含量”的遮羞布都没有,纯粹是下限突破表演。 不过,咱也别光顾着骂陈霸先“糙”。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更值得琢磨的冷酷逻辑。乱世枭雄,生存和上位永远是第一位的。陈霸先肯定算过账:搞掉王僧辩,收益巨大——扫平了最大的内部对手,掌控了军队和朝政,离皇帝宝座一步之遥。成本呢?无非是背个骂名,被后世史官记上一笔“阴狠”。对他来说,这笔买卖太划算了!道德成本?在绝对的权力收益面前,那玩意儿轻飘飘的。他赌的就是“成王败寇”——只要他最终成功建立陈朝,坐稳了江山,这“背刺”的黑历史,自然会有人替他洗白,或者至少被淡化。历史,很多时候不就是胜利者书写的么?那些规规矩矩、讲究体面的人,比如王僧辩,坟头草都老高了,谁还记得他冤不冤?陈霸先的“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极度功利主义的“效率”体现:用最快、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清除障碍。他不在乎过程好不好看,只在乎结果到没到手。这很冷酷,很现实,也很“乱世”。 那这种“突破下限就能赢”的逻辑,真就畅通无阻吗?恐怕未必。陈霸先虽然成功上位建立了陈朝,但他这种极端不讲究的夺权方式,就像给新王朝埋下了一颗隐雷。它彻底败坏了政治互信的根基。你陈霸先今天能这么对王僧辩,明天是不是也能这么对其他人?跟着你混的将领大臣们,心里能不打鼓?这种深入骨髓的不信任感,会极大地削弱政权的凝聚力。陈朝国祚不长,内部倾轧不断,很难说跟开国皇帝这种“示范效应”没有关系。再者,“背刺”的名声是洗不掉的。它成了陈霸先,乃至整个陈朝政权一个挥之不去的道德污点。后世评价起来,功绩归功绩,但这“人品”上的硬伤,永远是他历史形象上的一道裂痕。想当雄主?这污点够呛。这代价,陈霸先当时可能觉得无所谓,但长远看,真值吗? 所以啊,说陈霸先“想上位没错”,是认清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说他“手段太糙太不讲究”,是点出了其行为在政治智慧和道德层面的彻底破产。他赌赢了当下,却可能输掉了某种更重要的、关于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的长远筹码。在乱世中不择手段或许能快速登顶,但建立真正稳固的基业,恐怕还是需要点底线和“讲究”。底线这东西,破了容易,再想缝补回来,可就难了。陈霸先的“糙”,最终成了他帝王生涯里一块永远擦不干净的泥巴。 #陈覇先# #王霸之争# #王霸之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