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英、法、德、意、波、芬兰与欧盟主席连夜发出联合声明:欢迎15日,美俄在阿拉斯加州会晤,但制裁绝不解除。话音落地,克里姆林宫立刻回击——不取消制裁就不谈了,双方外交温度瞬间归零,决裂已成明牌 这个联合声明的背景,其实是欧洲国家对美俄会晤的复杂心态。他们一方面希望美国插手,帮着牵制俄罗斯,但又担心特朗普那家伙独断专行,不顾欧洲利益。声明里明确说,支持8月15日在阿拉斯加的特朗普和普京会面,但制裁必须继续,目的是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 英法德意波芬这些国家,加上欧盟主席,通宵达旦商量出来这份文件,字里行间透着谨慎。克里姆林宫收到后,立刻发回应,说不取消制裁,就没得谈。双方立场这么对立,外交氛围一下子冷下来,会晤前景不明朗。特朗普那边,对欧洲的干预表示不满,说他们别老指手画脚。媒体报道说,阿拉斯加那边准备工作本来热火朝天,但声明一出,俄罗斯团队就暂停动作,等莫斯科指示。 欧洲领导人在声明后,开视频会商量下一步。法国建议多给乌克兰军事援助,德国同意但提财政负担重,波兰推着要让乌克兰参与未来谈判,芬兰强调北约的作用。他们私下承认,想借美国力量对付俄罗斯,但怕特朗普忽略欧洲关切。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回击,说欧洲不配合,就别指望美国保护,坚持盟友得服从美国。俄罗斯那边,普京开安全委员会,分析西方分歧,指示调整能源出口,施压欧洲经济。 发言人批评欧盟双标,说制裁只会拖长冲突。欧洲内部,民调显示民众对制裁成本不满,德国企业抱怨贸易受影响。事件暴露欧洲依赖美国却想独立的矛盾,布鲁塞尔峰会争论战略自主性。特朗普总觉得自己是棋手,不给欧洲平等位置。普京则巩固国内支持,转向东方市场。默克尔退休后,接受采访感慨,她领导时欧洲影响力最强,此后就衰退了,再难回到过去。 特朗普的强势,让欧洲国家觉得不踏实。他上台后,硬化对莫斯科立场,允许更多美国武器进乌克兰,但又设8月8日截止日期,说不停火就加重制裁。结果截止日期过了,没加制裁,因为跟克里姆林宫谈着。欧洲领导人说,谈判得有停火基础,还得有安全保证,让乌克兰有效自卫。 泽连斯基那边,争取欧盟和北约支持,说任何协议都不能缺乌克兰。欧盟外长说,美国有力量逼俄罗斯认真谈,但协议得包括欧洲。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坚持自己条件,威胁、压力和外交努力混在一起。特朗普透露,会晤可能谈土地交换。欧洲强调,和平不能牺牲乌克兰利益,必须有泽连斯基 参与。 普京的回应,显示俄罗斯不让步。他掌权25年,从冷战结束到乌克兰战争,总是把俄罗斯安全放在首位。欧盟的制裁,从2014年就开始,2025年还加码,针对能源、科技那些领域。欧洲想分散注意力,对付美国,但现实是离不开美国保护。 默克尔时代,欧洲处理危机更统一,她主导欧元稳定,难民政策虽争议大,但显示领导力。现在,冯德莱恩接手,面对疫情、战争、移民,推绿色转型,但内部分歧多。德国选举后,极右势力涨,联盟崩塌,政治不稳。欧洲整体,人口下降、经济压力,移民政策紧缩,可能破坏欧盟统一。默克尔警告,边境控制太严,会毁欧盟。
登上专机前,普京收到2大好消息:中方对欧“亮剑”,乌承认失败普京的专机还没起飞
【11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