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年,沈醉说:当年徐远举刑讯江姐时,要扒掉江姐的衣裤,沈醉目睹了江姐怒骂徐远举,免遭侮辱的全过程。罗广斌说:江姐的机智、勇敢没写进小说,太可惜 江竹筠这个人,1920年生在四川自贡一个穷苦农民家,从小就跟着妈到重庆讨生活,十岁开始在织袜厂当童工,日子过得苦哈哈的。1939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才19岁,就开始干地下工作。1944年进了四川大学农学院念书,一边学习一边搞秘密联络,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活动。1945年她嫁给了彭咏梧,生了个儿子彭云,继续帮丈夫管重庆地下刊物的发行。1948年彭咏梧在战斗里牺牲了,她没时间伤心,赶紧接手川东地区的领导任务,组织武装起义。可惜同年6月14日,因为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抓,关进了重庆渣滓洞监狱。从小吃苦的经历让她骨头硬,面对审讯也没软过。 徐远举1914年生在湖北大冶一个地主家,早年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1932年就加入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后来转军统局,升到重庆行营第二处副处长,管情报和审讯。他手段狠毒,指挥过不少对地下党员的迫害行动,1946年调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时,镇压学生运动和破坏地下组织,手上沾了不少血。沈醉1913年生湖南湘潭,1932年进军统,官到少将,管技术室和重庆站,参与很多秘密任务,包括审讯监督。罗广斌1924年生重庆一个有势力的家庭,1948年被抓关白公馆,和狱友一起斗争。重庆解放后,他根据自己经历和同志回忆,跟杨益言合写小说《红岩》,江竹筠就是书里江姐的原型。这些人背景各异,却因为那段历史纠缠在一起。 渣滓洞监狱坐落在歌乐山脚下,四周高墙铁丝网,里面关押了不少革命者。1948年重庆夏天热得要命,江竹筠被押进去后,成了重点对象,因为她知道不少地下党名单和联络方式。敌人用尽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钢鞭、撬杠、电刑这些刑罚,她的手指还被竹签钉过,晕死过去三次,可她一个字没吐。徐远举亲自上阵审讯,以为对付女同志撕破脸面比动刑管用,先前抓学生时就这样得手。他让手下上前动手扒衣裤,江竹筠没慌,用重庆口音大声斥责,说他们穿着军装敢不敢上街,拿着薪水干见不得光的事,心里过得去不,手下特务听着扎心,松了手。徐远举尴尬,砸了几个茶杯,没继续下去。沈醉在一旁看着,全过程记在心里,后来1964年写材料时提了这事。 江竹筠在狱中不光忍着刑,还组织同志学习,传递消息。她策反过看守黄茂才,让他帮着传情报。牢房里大家互相扶持,她对年轻女犯说尊严靠自己挣,这话成了暗语,每次特务查房就有人念叨。1949年重庆快解放了,敌人慌了,11月14日把她和其他三十多人押到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枪杀,当时她才29岁,遗体靠头发认出来。渣滓洞里发生的大屠杀,杀了上百革命者,只有少数人脱险。这段历史真实残酷,提醒人那时候的斗争多不容易。 徐远举在重庆大屠杀后逃到昆明,被起义部队抓了,押回重庆关押,1964年死于狱中脑溢血。他在军统里爬得快,从复兴社起步,戴笠器重他,1945年升少将,管西南长官公署二处,策划过不少破坏计划。沈醉1949年起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1960年特赦,成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员,写了不少回忆材料,包括审讯江竹筠的细节。罗广斌解放后脱险,合写《红岩》,但觉得审讯那段太难写,没放进小说,1967年逝世。这些人的下场,各有各的路,反映出时代变迁。 沈醉在回忆里说,那次审讯江竹筠没喊口号,就摆道理,每字比刀子利索。徐远举原想用羞辱逼供,结果反被戳到痛处,手下都不敢动。江竹筠的硬气,不是天生的,从小穷苦到加入党,一步步练出来。她在狱中还写家书托孤给谭竹安,称他竹安弟,落款竹姐,两人关系特殊,因为她丈夫牺牲后,谭帮着照顾孩子。这事后来澄清,她不是小三,是地下工作需要假夫妻名义。真实历史比小说复杂,江竹筠不光是英雄,还是个有血有肉的妈。 罗广斌在白公馆关着时,听难友讲江竹筠的事,远远见过她帮伤员擦脸,动作轻柔,完全不像能镇住徐远举的人。后来写小说初稿,听到完整细节,铅笔悬半天没落笔,怕写不出那种勇气。《红岩》里江姐形象结合了江竹筠和李青林等人,李青林受刑最重,是万县中心县委书记。小说虚构了绣红旗情节,其实是男囚绣的,移到江姐身上。罗广斌烧了没写完的手稿,说有些东西不写才好,让后人知道英雄不只是书里的样子。
1957年的一次军委会议上,彭德怀在大会上指着刘伯承怒骂:不要忘了,红军时期,教
【60评论】【111点赞】
123
正是这些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和有尊严的生活。。。感谢这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