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送石油给美国后,美全力配合打击俾路支4天干掉50人,这次逮住美国这个机会把俾路支清了也算是好事,老巴这次是不是赚大了, 最近巴基斯坦玩了一手漂亮的"借刀杀人"——趁着美国想拉拢自己的机会,顺水推舟让美方点头,对长期捣乱的俾路支武装(BLA)来了一波狠的。 短短4天,巴军精准击毙50名武装分子,效率高到连美国都罕见地公开支持,甚至直接把俾路支解放军(BLA)和它的"马吉德旅"列入了恐怖组织名单。 这波操作背后,其实是一场精明的"石油换反恐"交易。 2023年底,巴基斯坦悄悄向美国出口了一批低价原油,虽然数量不算特别大,但时机很关键——当时美国正需要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巴方这一手算是雪中送炭。 美国以情报和外交支持作为交换,迅速将BLA列为恐怖组织并向巴基斯坦提供关键情报,这使得巴基斯坦能用石油资源换取美方的默许,让巴军方在打击俾路支武装时免受国际舆论压力。 有了美国的卫星情报和电子战支援,巴基斯坦军方这次行动堪称"外科手术式打击",短短4天内,特种部队配合无人机,在俾路支省的山区精准锁定目标,直接击毙50名武装分子,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和通讯设备。 更关键的是,巴军方在战报里特意强调,这些武装分子用的都是"北约制式装备"——这等于暗示他们背后有外部势力支持,既堵住了西方的嘴,又为后续行动争取了更多空间。 这次打击行动的效果远超消灭恐怖分子本身,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安全环境得到改善,因为长期袭击中巴合作项目的BLA遭受重创,短期内难以恢复活动能力。 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反恐行动的支持也有所增加,连欧盟都改变了原先批评的态度,此外,印度陷入被动局面,由于该国一直暗中支持俾路支武装,行动后不得不紧急撤回驻俾路支地区的几名外交人员以避免局势升级。 巴基斯坦这招"石油换反恐"确实精明,短期看一举三得:既打击了恐怖组织,又堵住了美国的嘴,还能顺便敲打印度,但长期光靠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俾路支地区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落后和民族矛盾。
如果不从根本入手,今天消灭50个武装分子,明天可能冒出100个新成员——阿富汗就是前车之鉴,美军打了20年,塔利班反而越打越壮大,说明子弹解决不了深层矛盾。
巴基斯坦应该学学马来西亚的经验——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解,让当地人看到希望,而不是只能靠枪吃饭,否则,现在的胜利可能只是下一场冲突的伏笔。 总之,这波操作短期很成功,但要想长治久安,还得拿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案。